
【经】 protected trade; protection of trade and commerce; protective trade
保护贸易(Protective Trade)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政策手段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经济政策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扶持国内幼稚产业、维持就业、保障经济安全或平衡国际收支。以下是具体解析:
汉英对照释义
来源:《牛津英汉双解经济学词典》(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8年。
核心政策工具
支持观点:
基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Argument),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主张后发国家需通过贸易保护培育新兴产业。
来源: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
反对观点:
主流经济学认为保护贸易扭曲市场效率,可能引发贸易战。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经济损失约1.2万亿美元。
来源:WTO年度报告《World Trade Report 2024》。
历史案例:
19世纪美国通过《莫里尔关税法》(1861年)将平均关税提高至47%,推动工业化进程。
来源:美国经济学会(AEA)《美国经济史研究》。
现代应用:
2024年欧盟通过《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高碳排放进口商品征税,兼具环保与贸易保护属性。
来源:欧盟委员会官网政策文件(ec.europa.eu)。
(注:引用链接因平台限制未直接展示,来源信息可依据括号内标注检索验证。)
保护贸易是指国家通过干预对外贸易,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以下是详细解释:
保护贸易是“自由贸易”的对称,其核心特征是“奖出限入”,即通过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竞争,同时扶持本国产业。
保护贸易政策起源于15-16世纪重商主义时期,当时通过限制贵金属外流促进资本积累。现代保护贸易则更多用于应对全球化竞争。
长期实施可能引发贸易战,但短期可为本国产业争取发展时间。需根据经济阶段动态调整政策强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演变,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历史分析部分。
按订货条款制造的螯形聚合物凹座编译程序例行程序蓖麻油酸酯不同的电脑用户不旋糖船舶吨位楚加耶夫反应初值说胆单投开关恶性的放射线疗法非条件联系非正当买卖观测值活动进程浇桶斗剩料加强证据窘迫脊髓痨性感觉分离局限性硬脑膜炎邻甲苯基·烷基·甲亚胺罗朗多氏角契约的追认杀细菌剂生物控制论的十字头双绞电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