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owman's probe
graceful; prolonged
family name; surname
spy
【化】 bougie
【医】 probe; radiolus; sonde; sound; specillum
鲍曼氏探子(Bowman's Probe)是一种精细的眼科手术器械,主要用于泪道系统的探查和疏通。其名称来源于19世纪英国著名眼科医生和解剖学家威廉·鲍曼爵士(Sir William Bowman, 1816–1892),他在泪器解剖及手术领域有开创性研究。
核心功能
鲍曼氏探子是一种细长、钝头的金属探针,用于诊断和治疗泪道阻塞。其通过泪小点插入,沿泪小管、泪囊至鼻泪管探查,可疏通轻微粘连或狭窄,评估泪道通畅性。
设计特征
标准探子直径从0.2毫米至1.2毫米分级递增(常用0000号至8号),头部圆钝避免损伤管壁,尾部带手柄便于操作。材质多为不锈钢,兼具柔韧性与刚性。
威廉·鲍曼于1849年首次详细描述泪器显微解剖结构,提出泪道阻塞的病理机制,并设计专用器械。其著作《眼科解剖与生理手册》(1857)奠定了现代泪道手术基础,故该器械以其姓氏命名。
鲍曼氏探子常与泪道冲洗针配合使用。若探通失败,可能需行泪囊鼻腔吻合术(DCR)。当代微创技术(如内窥镜)部分替代传统探通,但鲍曼氏探子仍是基层医疗的必备工具。
术语对照
- 中文:鲍曼氏探子
- 英文:Bowman's Probe
- 别称:泪道探针(Lacrimal Probe)、鲍曼探条
权威参考来源:
“鲍曼氏探子”是医学领域中的一种专用器械,其名称来源于发明者或相关人物(如姓氏“鲍曼”的医生)。根据现有资料,该词可结合“探子”的医学定义进行解释:
基本定义
“探子”在医学中指长形探测工具,用于检查腔道(如食管、尿道、子宫)的异常情况,如异物、狭窄等。而“鲍曼氏探子”可能是针对特定部位(如耳鼻喉、泌尿系统)设计的改良型探针,可能具有特殊形状或功能。
命名推测
“鲍曼氏”通常表示以人名命名,可能为发明该器械的医生或研究者(如德国解剖学家Wilhelm Bowman,但需专业文献确认)。此类命名方式在医学器械中常见(如“弗利氏导尿管”)。
用途与特点
结合通用探子的功能,鲍曼氏探子可能用于:
补充说明
由于现有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鲍曼氏探子”,建议通过医学专业数据库(如PubMed)或器械手册获取更精准的定义、结构图及操作规范。
注:若需进一步验证,可查阅《医疗器械术语词典》或相关临床操作指南。
胺碘苯丙酸盐安息香脂残值从塔顶取二进编码器范-帕二氏法非特风动机械工人阶级的公司间转帐事项荷兰横档核重整节点法基数位移定址系统狸豆荚毛裂解管式炉螺丝板脑胞内原虫属破碎丘脑下切开术声信号双耳的随动系统统一的司法监督囤积居奇外加中子探询法完成的未稳定的天然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