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关税英文解释翻译、保护关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protective duty
分词翻译:
保护的英语翻译:
protect; safeguard; ensure; patronize; preserve; shelter; shield;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计】 protection
【化】 covering
【医】 conservancy; protection
【经】 custody; safeguard
关税的英语翻译: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经】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专业解析
保护关税的汉英词典释义与经济内涵
保护关税(英文:Protective Tariff)是一种特定的关税政策,其核心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特别是新兴工业或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产业,使其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与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的财政关税不同,保护关税通常通过设置较高的进口税率,人为地提高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从而削弱其竞争力,为本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核心特征与目的
- 产业保护导向: 这是保护关税最本质的特征。它并非主要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而是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产业政策的一种工具。其税率设定往往远高于财政关税,足以对进口产生显著限制作用。其直接目标是保护国内生产者(制造商、农民等)免受低价进口商品的损害。
- 提高进口商品成本: 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包含商品价格、运费、保险费和关税本身)。进口商为了维持利润,通常会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导致进口商品售价显著提高。
- 增强国产商品竞争力: 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后,其相对于国产同类商品的价格优势减弱甚至消失。这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商品,或者使国产商品在价格相近时更具吸引力,从而扩大国产商品的市场份额,保障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和就业。
- 针对特定商品: 保护关税通常不是普遍征收的,而是有选择性地针对特定类别的进口商品实施,这些商品往往与本国需要保护或发展的产业直接相关。例如,对进口汽车征收高关税以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农业。
实施形式与考量
- 税率水平: 保护关税的税率通常显著高于财政关税税率,其高低取决于需要达到的保护程度。
- 与其他措施结合: 保护关税常与进口配额、生产补贴、技术壁垒等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结合使用,形成更全面的产业保护体系。
- 经济效应争议: 虽然保护关税在短期内可以保护特定产业,但长期来看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
- 消费者负担增加: 国内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受保护的商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
- 效率损失: 受保护的国内产业可能因缺乏国际竞争压力而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低下。
- 贸易摩擦: 容易引发贸易伙伴国的报复,导致贸易战,损害出口产业。
- 资源配置扭曲: 资源可能被过度吸引到受保护产业,而非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保护关税是国家运用关税手段,通过对特定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税款,以抬高其国内市场售价,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免受或减少外国竞争冲击目的的一种贸易政策。其核心在于“保护”而非“财政”,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但同时也常伴随争议的政府干预手段。
来源参考:
- 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国际贸易理论(如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权威经济学词典与教科书释义(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主流国际经济学教材)。
- 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关税与贸易保护的规则和案例分析(可参考WTO官网相关条款解释,例如关于关税作为唯一允许的边境保护措施的原则,以及关于保护程度的讨论)。
网络扩展解释
保护关税是一种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核心目的的关税政策,通过调整进出口商品的税率,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为本国产业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核心目的
-
基本概念
保护关税是指国家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或调整出口税,限制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保障国内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 进口保护:对进口商品征收高税,提高其成本,降低价格竞争力(如“禁止性关税”可完全限制进口)。
- 出口调节:对某些出口商品征收适量税,确保国内工业获得原料,或提高国外加工成本以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
-
与财政关税的区别
早期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但可能削弱国内商品竞争力;保护关税则明确服务于产业保护,是贸易政策工具。
二、实施方式与作用机制
-
税率设定原则
- 进口税率通常需高于国内外商品差价,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削弱进口商品优势。
- 实际税率需结合供需弹性、国内外竞争格局等动态调整。
-
保护对象
- 幼稚产业:对技术、规模尚未成熟的产业提供过渡期保护。
- 敏感商品:涉及国家安全或民生关键领域的商品(如农产品、高科技产品)。
三、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美、德等国为对抗英国工业优势,通过保护关税扶持本国工业。如今仍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竞争的策略之一。
-
现代挑战
尽管进口配额、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兴起,保护关税仍是补充性手段,尤其在应对突发性贸易冲击时。
四、争议与局限性
- 贸易摩擦:高关税易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
- 效率损失:长期保护可能导致国内产业依赖政策,缺乏创新动力。
保护关税通过税率调控平衡国内外市场,短期内可有效维护产业安全,但需结合产业升级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国会计网、搜狗百科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受益保险单边框段落波斯持久性催乳因子存储字符单极天线低电压地快乐二磷酸-2-甲萘氢醌四钠放弃申辩权蜂花酸蜂酯灌注害羞加成聚合经济业务进料盖可分契约快速装料类粘蛋白变性利弊栎属颅测量器谋杀的目录恢复区尿道口缝术闪点杯矢车菊素湿态强度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