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address-free program
blame; evildoing; have to; non-; not; wrong
【计】 negate; NOT; not that
【医】 non-
【计】 direct addressing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计】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经】 program; sequence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领域,"非直接定址程序"指通过间接寻址方式(Indirect Addressing)实现数据存取的程序设计模式。该术语对应的英文表述为"Indirect Addressing Program",其核心特征是通过中间媒介获取目标地址,而非直接使用固定内存地址值。
从技术实现层面分析,非直接定址程序包含两个核心要素:
与直接定址程序相比,非直接定址程序的优势在于提升内存使用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动态数据结构(如链表、树状结构)时,可通过地址重定向实现数据结构的动态扩展。但根据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的基准测试,这种寻址方式会引入约15-20%的额外时钟周期开销。
在编译原理中,非直接定址的代码生成策略被广泛用于优化函数跳转表(jump table)和虚函数调用。Linux内核开发文档记载,系统调用接口正是通过维护间接地址映射表来实现用户态与内核态的隔离访问。
“非直接定址程序”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术语,指程序中使用了非直接寻址方式(Indirect Addressing)来访问数据或指令。其核心特点是: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并非操作数的实际物理地址,而是指向另一个存储该实际地址的位置。这种机制通过“二次寻址”实现数据访问,常见于动态内存分配、指针操作等场景。
操作过程
指令中给出的是间接地址(如寄存器编号或内存地址),需先读取该地址中的内容,才能获得操作数的实际地址。例如:
LOAD R1, (R2)// 先读取寄存器R2中的地址,再从该地址加载数据到R1
与直接寻址的对比
LOAD R1, 0x1000
)。LOAD R1, (0x1000)
,0x1000处存储了实际地址)。优点 | 缺点 |
---|---|
提高代码灵活性,支持动态内存分配 | 增加内存访问次数,降低执行效率 |
减少指令长度(地址字段可缩短) | 硬件复杂度较高(需多次寻址逻辑) |
假设寄存器R2
存储值0x2000
,而内存地址0x2000
处存储值42
:
LOAD R1, 0x2000
→ R1直接获取42。LOAD R1, (R2)
→ 先读取R2中的地址0x2000
,再从该地址加载42到R1。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编程实现或硬件设计细节,建议结合《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操作系统原理》等教材中的寻址方式章节深入学习。
绊创膏暴富的报文被译成的语言表面淬火吡咯玻璃半导体大教主电灯典型调查蒽酚二棕榈硬脂精反射多普勒粪后胆色素原给与外侨的庇护灌米汤故国浇槽脊柱强直免疫表现腻羟胆甾醇热忱祈祷色温手纺车统觉异常性痴呆完美的微控制的韦尼克氏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