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witch sb. by flattery
"灌米汤"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习语,字面直译为"to feed someone rice soup",实际指用甜言蜜语或虚假恭维的手段迷惑、讨好他人。该表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刻意奉承的行为模式。
从汉英对照角度看,其核心含义对应英语俗语"butter someone up"或"lay it on thick"。根据《汉英习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的释义,该词组的语用场景包含两个层面:(1) 以夸张赞美实施情感操控;(2) 用表面关怀掩盖真实意图。
词源可追溯至清代饮食文化。米汤作为传统食疗补品,具有温润滋补的特性,这种物理特性被延伸比喻为"看似有益实则空洞的言语攻势"。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在《俗语源流考》中证实,该表达最早见于19世纪京津地区的市井对话,后经文学作品传播成为全国性俗语。
典型用法如:"领导视察时,几个下属忙着给他灌米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注意语境差异,英语语境下类似表达"flattery"侧重赞美本身,而"灌米汤"更强调行为背后的操控意图。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交际语用对比研究》指出,该习语的正确翻译应考虑语境隐含的负面评价色彩。
“灌米汤”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灌米汤”指用虚假、欺骗的手段或甜言蜜语来奉承、迷惑他人,以达到某种目的。其核心在于通过不实言辞或行为进行蒙蔽或讨好。
《官场现形记》中,下属通过“灌米汤”给上司戴高帽,以获取信任或利益。现代用法如:“他整天给领导灌米汤,实际工作却敷衍了事。”
以上内容综合了成语的语义、历史背景及实际应用场景,引用来源包括权威词典和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