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给与外侨的庇护英文解释翻译、给与外侨的庇护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asylum granted to aliens

分词翻译:

给与的英语翻译:

accord; bestowal; conferment

外侨的英语翻译:

alien
【法】 aliens; foreign settlers; resident aliens

庇护的英语翻译:

shelter; shield; asylum; harbor; haven; refuge
【法】 aegis; asylum; cover; harbouring; lee; patronage; protect; protection
shadow; shelter

专业解析

"给与外侨的庇护"是一个法律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法律和国际义务,为身处其境内或管辖范围内的外国公民(外侨)提供保护,使其免于在原籍国或其他地方可能遭受的迫害或严重伤害。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 核心定义

二、 关键法律特征

  1. 主权行为: 给予庇护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是国家基于自身法律和国际承诺作出的自主决定。任何国家没有义务必须给予庇护,但一旦给予,则承担相应的保护责任。
  2. 保护对象: 主要是符合国际法定义的“难民”(Refugee),但也可能包括基于人道主义或其他国内法理由获得保护的外国人(如补充保护身份)。核心是保护其免受迫害或严重伤害。
  3. 非驱逐原则: 一旦正式给予庇护(通常体现为难民身份认定),根据国际法(特别是《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第33条),庇护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此人驱逐或遣返至其生命或自由可能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这是庇护的核心保障。
  4. 权利赋予: 获得庇护的外侨通常享有在庇护国合法居留的权利,并可能根据国内法和国际公约逐步获得工作、受教育、社会福利等权利。

三、 国际法依据 给予庇护的主要国际法框架是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1951年)及其《议定书》(1967年)。这些文件定义了难民身份的标准,并规定了庇护国的义务,特别是“不推回原则”。

四、 与相关概念区分

五、 重要性 给予庇护是国际社会保护基本人权、应对难民危机的重要机制,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承担的国际责任。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给与外侨的庇护”是国际法中的一项制度,指一国对因政治原因遭受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提供保护,允许其入境、居留,并拒绝引渡或交还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法律依据
    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衍生的权利,通过准许外侨入境、居留并拒绝引渡,保护其免受原籍国的不当追诉或迫害。其核心是主权国家对领土内事务的管辖权。

  2. 适用对象

    • 政治原因:主要针对因政治活动、科学或创作等非刑事犯罪原因受迫害者。
    • 排除对象:犯有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国际罪行者不得被庇护。
  3. 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 自主决定权:是否给予庇护由被申请国单方面决定,个人仅能申请,无强制获得权。
    • 不引渡义务:一旦给予庇护,需拒绝将受庇护者引渡至原籍国。
  4. 中国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国宪法第32条,对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给予庇护,具体包括:

    • 需主动申请且经中国政府批准;
    • 仅限政治原因,排除普通刑事罪犯;
    • 受庇护者享有与一般外侨类似的待遇,但可区别管理。
  5. 领域庇护与域外庇护

    • 领域庇护:在庇护国领土内提供保护,是国际法认可的主要形式。
    • 域外庇护:通过使馆、军舰等境外场所提供保护,存在争议且不被普遍接受。

总结来看,庇护制度体现了国家主权与人道主义的平衡,既保护个人权利,也需遵守国际法对战争罪犯等的限制。具体实施需结合各国国内法及国际条约。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