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放礼炮英文解释翻译、放礼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alute

分词翻译:

放的英语翻译:

expand; give out; put; set; set free
【医】 discharge
【经】 put

礼炮的英语翻译:

gun salute; salute; salvo

专业解析

放礼炮在汉英词典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如下:

一、中文释义与英文对应表达

放礼炮(fàng lǐpào)指在重大庆典、迎接贵宾或军事仪式中,通过鸣放特制礼炮表达敬意或庆祝的行为。其核心英文对应词为:

  1. Fire a salute:强调鸣放礼炮的动作本身,常见于正式场合描述。

    例:为欢迎外国元首,士兵鸣放21响礼炮。

    Soldiers fired a 21-gun salute to welcome the foreign head of state.

  2. Make a salute:侧重仪式的完成,多用于书面语。
  3. Salute firing:作为名词短语,指代礼炮鸣放仪式。

二、使用场景与文化背景

礼炮仪式起源于航海时代,通过鸣放空炮以示友好(消除敌意)。现代国际礼仪中: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英大词典》(第3版)对“放礼炮”的释义为“fire a salute”,强调其礼仪性与军事传统关联。
  2. 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词典》收录“salute firing”为专业术语,注明其用于国家级庆典场景。
  3. 中国外交部《外交礼仪手册》规定,礼炮鸣放需严格遵循国际惯例,体现国家尊严与友好姿态。

参考来源:因在线词典未收录该词条详细释义,以上内容综合《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牛津《汉英词典》及外交文书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放礼炮是国际通行的礼仪形式,主要用于庆典或外交场合表达敬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含义

放礼炮指在重大庆典(如国庆、婚礼)或迎接贵宾时鸣放特制火炮,通过声响传递庄重与敬意。这一仪式源于军事传统,后演变为和平象征。

二、历史起源

  1. 中世纪欧洲起源说
    德国奥格斯堡城曾为迎接凯旋皇帝鸣炮101响,因军官计数错误形成单数传统。
  2. 英国海军起源说
    17世纪英国战舰通过鸣放全部21门火炮表达非敌对意图,形成21响最高礼仪。
  3. 日本战国补充说
    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用枪声欢迎倒戈部队,后被英国改造为礼炮形式。

三、国际通用规范

鸣放次数 适用对象 示例场景
21响 国家元首、王室成员 美国总统国事访问
19响 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 英国首相出席峰会
17响 副部长级官员 外交特使接待
单数原则 所有级别 避免偶数的战争联想

四、中国特色实践

五、现代演变

电子礼炮逐渐替代传统火药炮,兼具环保与安全性,广泛用于民间庆典。这一变化体现了礼仪形式与技术进步的结合。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丁酸奥萨特气体分析器白肌办公费用逼真不溶性挥发脂酸值充填锤胆二烯酸多效多级蒸发器儿童补助金复合偏差共同剥削合伙清算表加值税记述胚胎学计算机字段脊椎上的笼头墨鱼的骨母道拟议浓汁普通油柔荑巴豆碱双折的丝兰炭疽脱乙烷吸收塔未包装的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