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道后角英文解释翻译、膀胱尿道后角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osterior vesicourethral angle
分词翻译:
膀胱的英语翻译:
bladder; cyst; vesica
【医】 bladder; cyst-; cysti-; cystido-; cystis urinaria; cysto-; kysto-
urinary bladder; urocyst; urocystis; Ves.; vesica; vesica urinaria
vesico-
尿道的英语翻译:
urethra
【医】 urethra; urethral canal; urethro-
后角的英语翻译:
【医】 cornua occipitale; cornua posterius
cornua posterius ventriculi lateralis; digital cavity; dorsal cornua
dorsal horn; dorsicornu; postcornu; posterior gray column
专业解析
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是盆底解剖学和妇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在静息状态或特定条件下(如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bladder neck)与近端尿道(proximal urethra)之间形成的夹角。这个角度对于维持女性尿控功能至关重要。
解剖与功能意义
-
定义与位置:
- 膀胱尿道后角位于膀胱底部与尿道近端的连接处。在正常解剖位置下,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应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紧贴于耻骨联合后方。
- 该角度反映了膀胱底与尿道近段之间的几何关系。正常情况下,此角度应较小(通常被认为小于100度),表明膀胱颈和尿道近端位置良好,尿道轴相对水平,有利于腹压传递时有效关闭尿道。
-
尿控机制:
- 正常的膀胱尿道后角是维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抵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跳跃)时,压力可同时传递至膀胱和近端尿道,使尿道内压暂时高于膀胱内压,从而防止尿液漏出。
- 若此角度异常增大(通常大于100度或显著变钝),常提示膀胱颈和近端尿道过度下移或旋转(如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或缺陷所致),导致腹压不能有效传递至近端尿道,尿道关闭压不足,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评估与意义
- 影像学评估:膀胱尿道后角最常在膀胱尿道造影(Videourodynamics, VUD) 或静态的侧位膀胱尿道造影(Lateral Cystourethrography) 中进行测量。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最大用力(Valsalva)时的X光侧位片上,通过特定的参考点(如膀胱颈、尿道轴、耻骨联合下缘等)连线来测量该角度。
- 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指标:异常增大的膀胱尿道后角是诊断解剖性压力性尿失禁(尤其是尿道高活动性类型)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盆底支持结构(特别是耻骨尿道韧带和盆筋膜腱弓)对膀胱颈和尿道近端支撑作用的减弱或丧失。
- 手术指导:对于因膀胱尿道后角增大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手术(如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 TVT/TOT)的目标之一就是恢复膀胱颈和近端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减小后角,从而恢复有效的尿控机制。
汉英对应与总结
- 中文:膀胱尿道后角 - 指膀胱颈与尿道近段之间形成的夹角,是维持女性尿控的重要解剖结构。
- 英文: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 Angle) - The angle formed between the bladder neck and the proximal urethra. Its integrity is crucial for female urinary continence, particularly in preventing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 abnormally wide angle is a key radiographic sign of urethral hypermobility.
权威参考来源
- 《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章节详细阐述了盆底解剖、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包含对膀胱尿道后角的描述和临床意义的说明。
- 《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Campbell-Walsh Urology)(第12版),Alan J. Wein 等主编,Elsevier。这部国际权威的泌尿外科巨著在女性泌尿学(Female Urology)及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相关章节中,深入探讨了膀胱尿道连接部的解剖、尿控生理学以及影像尿动力学评估,明确包含膀胱尿道后角的概念、测量及其在SUI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 《实用泌尿外科手册》,孙颖浩 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该手册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部分,介绍了影像学检查(如膀胱尿道造影)的应用,并提及膀胱尿道后角作为评估尿道支持结构状态的指标之一。
- 《英汉医学词典》(第4版),陈维益 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该词典提供了“膀胱尿道后角”的标准英文对应术语“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
网络扩展解释
膀胱尿道后角是泌尿系统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涉及膀胱与尿道连接处的角度结构。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正常状态
膀胱尿道后角指膀胱底部与尿道连接处的后侧角度。正常情况下,该角度应保持闭合状态,以维持尿液储存功能。根据研究:
- 正常角度范围:尿道后壁与膀胱三角底部形成的角度通常为90°–100°(生理闭合状态),而膀胱三角区的解剖角度约为180°。
二、功能意义
该角度的闭合主要依赖盆底肌群(如耻尾肌)的支撑,防止腹压增高时(如咳嗽、运动)尿液漏出,是控制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结构。
三、异常开放的原因与影响
当膀胱尿道后角开放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病理因素
- 盆底肌松弛:常见于分娩损伤、衰老等,导致支撑力下降。
- 炎症或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可能引发局部组织松弛或瘢痕形成。
-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肌肉协调性。
-
生理因素
- 妊娠或产后因子宫压迫及激素变化,可能暂时性导致角度开放。
-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如漏尿),严重时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甚至肾积水风险。
四、诊断与处理建议
-
非手术治疗
- 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肉张力。
-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可使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重结构异常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如膀胱颈悬吊术等。
五、注意事项
-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 产妇或术后患者需注重康复锻炼及生活习惯调整(如避免久坐、戒烟酒)。
以上信息整合自多个权威医学来源,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网页原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丁醇溴茶碱不兑换残余误差迟角出示印鉴电的位移顶切迹顶纱反射兴奋隔上的巩膜的固定式磁盘国有地产滑道黄夹竹桃甙患忧郁症者混合远程通信婚礼进行曲箭头序号进程循环测试肯达耳氏化合物F连续分析氯醛瘾忙乱的切板神韵十二进制十四醇斯塔迪氏法通常栈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