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特惠关税英文解释翻译、帝国特惠关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imperial preferential tariff
分词翻译:
国的英语翻译:
country; nation; national; state
特惠关税的英语翻译:
【法】 preferential tariff
专业解析
帝国特惠关税 (Imperial Preference)
定义与核心概念
帝国特惠关税是英国与其自治领、殖民地于1932年渥太华会议后建立的互惠性贸易协定体系。其核心内容是英联邦成员国之间互相降低或免除关税,同时对联邦外国家维持较高关税壁垒,旨在促进英帝国内部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巩固政治联系。该制度也被称为“帝国特惠制”(Imperial Preference System)。
历史背景与实施机制
- 经济大萧条推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为应对经济衰退、缓解失业问题,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寻求与自治领(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建立特惠关税同盟。
- 《渥太华协定》签署:1932年,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签署协定,规定联邦成员国相互给予关税优惠,例如英国对自治领的农产品减免关税,自治领则对英国工业品降低进口税。
- 关税结构设计:成员国间适用“特惠税率”(Preferential Tariff),通常比“普通税率”(针对非联邦国家)低20%-50%,部分商品甚至免税。
影响与争议
- 积极效果:短期内提升了英联邦内部贸易份额。例如,1930—1937年,英国从自治领的进口占比从25%升至40%,强化了经济纽带。
- 外部批评:美国等国指责其违背“最惠国待遇”原则,加剧全球贸易割裂。二战后,该制度与关贸总协定(GATT)倡导的多边自由贸易冲突,逐步被废除。
学术定义参考
《牛津英联邦史》将其定义为:“以关税优惠为纽带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歧视性贸易安排维系帝国向心力”(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ol. IV)。
参考资料来源
- 大英百科全书:"Imperial Preference"词条
- 英国国家档案馆:"Ottawa Agreements 1932"原始文件
- 剑桥大学出版社:The Empire Projec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World-System(达尔文,2009)
- 经济史学会:"Imperial Trade in the 1930s"研究论文
- 牛津学术: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Louis,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帝国特惠关税是历史上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之间实施的一种特殊关税制度,其核心是通过优惠税率维持经济联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历史背景
- 帝国特惠关税制度(Imperial Preference System)是英国在1932年渥太华会议上与殖民地、自治领及附属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它属于特惠关税的一种,即对特定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税率或免税待遇,且第三国不得通过最惠国待遇要求同等优惠。
- 该制度最初称为“英帝国特惠制”,二战后调整为“英联邦特惠制”,直到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逐步取消。
2.成员国与主要内容
- 成员国: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殖民地(如印度、非洲国家)等。
- 税率特点:对成员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低于最惠国税率,例如英国对殖民地农产品进口免税,而殖民地则对英国工业品降低关税。
3.目的与经济影响
- 维护英国经济优势:通过优惠关税,英国确保其工业品在殖民地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获取殖民地的廉价原材料。
- 排他性贸易圈: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英联邦市场,例如通过高关税排斥美国、德国等竞争对手。
4.终结原因
- 二战后,随着殖民地独立和全球化发展,该制度逐渐失去政治经济基础。
- 英国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因需遵守欧盟统一关税政策,最终废止了帝国特惠关税。
补充说明
- 该制度早期以单方面优惠为主(英国给予殖民地优惠),后期逐渐发展为互惠形式。
- 它是20世纪上半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代表,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相关国际贸易史文献或英联邦经济档案。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苯偶氮萘胺肠系膜三角单独授权协议迪阿莫克斯碘化十烃季铵地方习惯反应临界能非和谐振动分开分子动力学改期黑-温二氏试验红细胞发生不能的弧光灯娇生惯养积分继电器积极投资浸软死胎救济员醌型结构劳碌辣手摧花邻基参与立体X线正影器判决不当的盘绕的强型全包带环热原失真的现金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