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egacomputer
million
【计】 mega-
【医】 mega-
【经】 mln
order; second; second-rate
【医】 deutero-; deuto-; hyp-; hypo-; meta-; sub-
adding machine; calculating machine; calculator
【计】 brain unit; compute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or; FONTAC; ILLIAC IV
【经】 calculating machine
百万次计算机(M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 Computer)指早期具备每秒执行百万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是20世纪50-60年代衡量高性能计算机的关键指标。以下从技术定义、历史背景与代表机型三方面解析:
在计算机科学中,“百万次计算机”特指算术逻辑单元(ALU)每秒可完成百万次基本运算(如加减法)的机型。其性能单位“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由此衍生。例如,IBM 704(1954年)的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4万次,接近早期“百万次”门槛(注:实际达到百万次需后续机型迭代)。
技术突破象征
首台突破百万次运算的计算机为CDC 6600(1964年),峰值性能达3 MFLOPS(百万次浮点运算/秒),标志着超级计算机时代的开启。其采用并行处理架构与液冷技术,性能超越同期IBM机型10倍。
来源: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history.org)
应用场景扩展
此类计算机应用于核物理模拟(如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气象预测(全球大气环流模型)等科学计算领域,推动高精度数值分析发展。
机型 | 推出年份 | 运算速度 | 技术革新 |
---|---|---|---|
IBM 704 | 1954 | 4,000次/秒 | 首台量产科学计算机 |
UNIVAC LARC | 1960 | 250,000次/秒 | 早期并行向量机 |
CDC 6600 | 1964 | 3,000,000次/秒 | 首台真正百万次计算机,液冷设计 |
随着技术发展,“百万次”在70年代后被“十亿次(GigaFLOPS)”“万亿次(TeraFLOPS)”取代。现代智能手机芯片(如苹果A16)性能已达万亿次级别,凸显计算机技术的指数级进步。
来源:IEEE计算机协会(computer.org)
参考文献
IBM Archives: IBM 70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CDC 6600 Supercomputer
Los Alamos National Lab: Early Computing in Nuclear Science
IEEE Spectrum: From MIPS to TeraFLOPS: A Brief History of Computing Power
“百万次计算机”这一表述通常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万次级别,属于早期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标准。以下为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该词指代运算能力为每秒执行百万次计算(如加减法)的计算机,常见于20世纪中后期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阶段。例如,中国1970年代研发的DJS-130小型机运算速度约为每秒50万次,接近这一标准。
技术背景
应用场景
这类计算机曾用于:
补充说明:随着技术进步,“百万次”已不再作为计算机性能的主流描述指标,更多用于回顾特定历史阶段的技术发展。如需了解具体型号参数,可参考计算机发展史相关文献。
半导体类型被忘却的事布赖特氏杂音常温自硬油产品的规划承兑日期地上的腹腔动脉呋┭烷二醛二肟环形主线秽亵行为碱液塔接口通道进港引水费经过陆路静态程序块结构金属牵引器冷凝热领港费拼签署国脐的乳酪计上腹心包穿刺术深眠状态水管数据通信站特劳伯氏二重音外头挖眼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