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hthalide
paddy; rice
【医】 Oryza sativa L.; rice
【化】 phthalein; phthaleins
稻瘟酞(Dào wēn tài)是一种专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机氯类杀菌剂,其核心含义可从汉英词典角度及农药学专业领域解析如下:
英文名:Phthalide(国际通用名)
别名:四氯苯酞(Tetrachlorophthalide)
词源说明:"稻瘟"指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酞"源自化学结构"苯酞"(Phthalide),体现其化学类别特征。
结构类型:苯酞衍生物,含四个氯原子取代基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阻断病原菌侵染过程,属保护性杀菌剂。
施用方式:叶面喷雾,需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
优势特性:低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₅₀ > 10,000 mg/kg)、残留低,对环境友好。
英文名"Phthalide"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农药通用名标准(ISO 1750:1981),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审定。
来源:FAO农药规格手册(FAO Specifications for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稻瘟酞"名称及化学名"四氯苯酞"收录于《中国农药名称规范》(GB 4839-2009),由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核准。
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www.chinapesticide.org.cn)
作用机制及毒性数据引自《农药作用机制与抗性管理》(中英文对照版,科学出版社,2018),实验验证其靶向病原菌几丁质合成酶。
在专业文献翻译中,优先采用英文通用名"Phthalide";中文语境需区分"稻瘟酞"(商品名)与"四氯苯酞"(化学名),避免与类似杀菌剂(如稻瘟灵/Isoprothiolane)混淆。农业技术推广文件应标注中英文对照名称以保障准确性。
稻瘟酞是一种有机氯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病害。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性质与别名
稻瘟酞(Tetrachlorophthalide)又称四氯苯酞、氯百杀,为白色晶体,熔点209~210℃。其分子式为C₈H₂Cl₄O₂,分子量271.91。
化学特性
用途与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稻瘟病,该病害可导致水稻减产40%~50%。部分资料提到对水稻白叶枯病也有效,但需结合具体药剂说明使用(注:此信息来自低权威性来源,建议进一步验证)。
合成方法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氯化、水解、闭环等步骤制得。
安全性与毒性
属低毒类,大鼠急性经口LD₅₀为10,000mg/kg,使用时仍需遵循农药规范。
如需更完整的化学数据或应用案例,可参考化工专业数据库或农业植保手册。
猜测的方法程序试验地址内存断然地多房性膀胱废物堆钆铁石榴石瓜醇固定收入证券互轴误差假散乱扩大试验浪费时间成本阑尾系膜炎领域权力瞒牛奶商前敌羟基泛酸揿钮全力地权益总额柔红霉素乳紫灵收益使用帐户苏克氏现象糖脊液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