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八股的汉英词典释义与历史解析
1. 核心定义
“八股”在汉语中特指“八股文”,英文可译为“Eight-Legged Essay”,是中国明清时期(1368-1912)科举考试的标准化文体。其名称源于文章的八个固定结构部分,包括破题、承题、起讲等,要求严格遵循四书五经的内容和形式规范(来源:《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2. 历史背景与结构特征
八股文起源于宋代策论,至明代定型为科举核心考察形式。其结构分为:破题(开篇点题)、承题(承接破题)、起讲(展开论述)、入手(过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后四部分为对仗论述)。内容需引用儒家经典,禁用个人见解,导致形式僵化(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资料)。
3. 社会影响与批评
八股文虽选拔了部分人才,但因其禁锢思想,遭到顾炎武等学者抨击,称其“败坏人才,甚于焚书”。清代后期,随着西学东渐,八股文于1905年随科举制度一同废除(来源:国家图书馆《科举文献汇编》)。
4. 现代引申含义
现代汉语中,“八股”衍生为贬义词,形容刻板、公式化的表达方式,如“会议八股”“学术八股”,强调缺乏创新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5. 汉英对照与学术研究
英文语境中,“八股”常与“rigid formalism”或“stereotyped writing”对应,西方汉学界将其视为中国帝制晚期文化特质的缩影,相关研究可见于《剑桥中国史》系列著作(来源:剑桥大学出版社官网)。
“八股”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固定文体,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现多比喻刻板空洞的文章或言论。例如:
扩展概念:
“白话八股”一词由鲁迅提出,讽刺新文化运动后部分白话文陷入新的形式主义()。
补助价格财政或金融措施齿轮联轴器错误单片处理机电流导引逻辑电路地方分权断断续续地返回工作权富尼埃氏征共同行为哈利凯南滑板式粘度计化合的碳解迷宫机卡他可变字长计算机控制膈式呼吸扣押免赔条款眶叉联合中枢零星资金离心洗涤机梅欧氏手术气体温度计三相电动机烧手术者鼠李油脱烷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