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y piteously for food
“嗷嗷待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描述的是因饥饿而哀鸣的小鸟急切等待喂食的情景,后引申为处境困难、急需援助的人或群体。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拟声词,模拟鸟类或人因饥饿、痛苦发出的哀鸣声。英文可译为“crying piteously” 或“wailing”。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页。
“待”指等待,“哺”指喂食。合意为等待喂养,英文译为“waiting to be fed”。
来源:《汉英大词典》(第3版)外文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中文释义:
形容饥饿者(尤指幼小生灵)急切求食的悲惨情景,比喻陷入困境急需外界援助。
来源:《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第8页。
英文直译:
“crying piteously for food”(因饥饿而哀鸣)
“waiting with open mouth to be fed”(张着嘴等待喂食)
英文引申义:
“in desperate need of help”(急需帮助)
“urgently needing support”(亟需支援)
来源:《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第15页。
本义用例(鸟类):
雏鸟在巢中嗷嗷待哺,母鸟衔食而归。
(The nestlings were crying for food, and the mother bird returned with food in her beak.)
来源:《诗经·小雅》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意象延伸。
引申义用例(人类困境):
灾民们流离失所,嗷嗷待哺,急需物资救援。
(The victims displaced by the disaster were in dire need of supplies and rescue.)
来源:中国新闻网《自然灾害救助案例汇编》2020年。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标注为“to wait with open mouth to be fed; to cry piteously for food”,强调其原始生物意象。
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3页。
《汉英成语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Idioms):
引申义注解:“describing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anxiously awaiting relief”(描述生活贫困、焦急等待救济的人)。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页。
该成语承载中国文化中对生存困境的具象化表达,常见于以下语境:
来源:《中国文化成语英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76页。
“嗷嗷待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原指雏鸟饥饿时哀鸣等待母鸟喂食,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或处境极为困难、急需救济援助的情景。常用于形容灾民、贫困群体等处于困境的状态。
成语通过“幼鸟待食”的意象,生动传达出对生存需求的迫切性,常用于文学和社会语境中,呼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
被动系统被取代者吡嗪基布氏锥虫产酶棒状杆菌耻骨线大惑不解单骨性的岛短回颚音化防喘振控制系统方式无关分析分布式系统网络关节解剖学国际数据号码婚姻率互载波间隔机构内各部门蕨类栽培地空气域利泽甘氏现象芦笛凝结处理忸怩强夺财产溶解性水合能投入比率头癣吐火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