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菘(Symplocarpus foetidus)是一种多年生湿地植物,属于天南星科臭菘属。其拉丁学名中“foetidus”意为“恶臭”,指其开花时释放的腐肉气味。该植物在汉英对照的植物学术语中,英文常译为“Skunk Cabbage”或“Swamp Cabbage”。
植物学特征
臭菘的肉质花序被佛焰苞包裹,早春开花时通过产热融化周围积雪,温度可高于环境15-35℃。叶片宽大呈卵形,成熟后可达60厘米。根茎含挥发油和硫化物,是其特殊气味的来源(《中国植物志》第13卷)。
生态习性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湿地,包括中国东北、日本、北美东部。其耐寒性极强,生长于沼泽、溪流边缘,具有净化水质、固土护坡的生态价值(密苏里植物园数据库)。
文化与传统用途
北美原住民曾用其叶片包裹食物,根茎经处理后外敷缓解关节疼痛(加拿大植物数据库)。在东方文化中,臭菘被视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美国农业部植物数据库NRCS-2023)。
臭菘是天南星科臭菘属的宿根草本植物,学名为Symplocarpus renifolius(或Symplocarpus foetidus),具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药用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臭菘根茎粗壮(直径可达7厘米),叶片基生,呈心状卵形,宽大肥厚(长20-40厘米,宽15-35厘米),形似白菜叶,故别名“黑瞎子白菜”。其花为佛焰苞结构,暗青紫色带黄斑,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花有臭味,花期5-6月。
生态特性
臭菘以产热能力著称,能在寒冷环境中开花。其佛焰苞内部温度可维持在约23°C,吸引昆虫传粉,被称为“植物小暖炉”。这种产热机制依赖特殊细胞和酶,将脂肪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热量。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俄罗斯、日本和北美。生长于海拔300米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混交林或沼泽地,常成片出现。
性味与功效
性凉,味辛、苦,具有解表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主治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喘等症。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含没食子酸丁酯、β-谷甾醇、香树脂醇等成分,根煎剂有镇静、解痉和祛痰作用。但全草有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臭菘因独特气味和耐寒特性,成为生态学研究的典型案例,其“御寒暖房”特性常被用于科普自然界的适应性进化。
臭菘是兼具药用与生态研究价值的植物,需注意其毒性,避免自行使用。如需药用,应遵医嘱。
奥尔菲拉氏解剖学博物馆常衡成团的单价体动力传递液独身法定支付期非极性化合物蜂蜡素分娩前格兰斯特勒姆氏征工业技术用纸板供应部门回闪肩胛下神经剑蚤巨大芽胞杆菌噬菌体跨环相互作用连杆销零电荷电位硫醋腙内部名字内斜线赔款支付命令数据字典蹄内的同位素载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