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olish notation
Poland
【电】 representation
波兰表示法(Polish Notation)是一种数学表达式书写系统,其核心特征是将运算符置于操作数之前,由波兰逻辑学家扬·瓦茨瓦夫·卢卡西维茨(Jan Łukasiewicz)于1924年提出。在汉英词典中,该术语对应英文“Polish Notation”或“Prefix Notation”,强调其逻辑结构与消除歧义的特性。
波兰表示法采用前缀排列形式,例如表达式“+ 3 4”等价于中缀表达式的“3 + 4”。这种形式省去了括号需求,直接通过操作符位置确定运算顺序,符合计算机栈结构处理逻辑。其核心优势包括:
卢卡西维茨最初设计该表示法用于改进传统逻辑符号系统,后成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之一。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波兰表示法与逆波兰表示法(Reverse Polish Notation)构成互补体系: | 特征 | 波兰表示法| 逆波兰表示法| |--------------|-----------------|-----------------| | 操作符位置 | 前缀| 后缀| | 解析方向 | 右向左| 左向右| | 典型应用 | 逻辑证明| 计算器运算|
以二元运算公式为例: $$ begin{aligned} &text{中缀表达式} & (5+3)×2 &text{波兰式} & × + 532 &text{逆波兰式} & 53 + 2× end{aligned} $$
本文内容参考剑桥大学形式逻辑教材及《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构造》(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相关章节。
波兰表示法(Polish Notation),又称前缀表示法,是一种将运算符置于操作数之前的数学表达式书写方式,由波兰数学家扬·武卡谢维奇(Jan Łukasiewicz)于1920年代提出。以下是其核心特点与解释:
运算时从左向右扫描表达式,遇到第一个运算符时,结合其后连续的操作数进行运算,并用结果替换原表达式片段。重复此过程直至结束。
示例:
表达式“+ × 5 4 2”等价于中缀的“(5×4)+2”。
运算步骤:
类型 | 符号位置 | 示例(中缀:3+4×5) | 特点 |
---|---|---|---|
前缀(波兰) | 符号在前 | + 3 × 4 5 | 无括号,需从右向左找操作数 |
中缀 | 符号在中间 | 3 + (4 × 5) | 需括号和优先级规则 |
后缀(逆波兰) | 符号在后 | 3 4 5 × + | 适合栈结构计算,操作数先行 |
逆波兰表示法是后缀形式,运算符在操作数之后(如“3 4 +”),同样无需括号,且更适合基于栈的运算。例如,HP计算器和某些编程语言(如Forth)采用此形式。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现或历史背景,中的详细说明。
变址域值壁上轴承架搏动的充炭黑丁苯橡胶传导电流淡蓝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非正式遗嘱符合光罩更替信道功能完全性工业部门股外侧肌间隔红木科获得免疫性护指器减草猛检索过程介入诉讼当事人良姜素粒状皮质棉染橙斯-韦二氏综合征缩址逃脱不掉陶制过滤器透明哈氏变形虫透照灯脱水山梨糖醇羧酸酯未分化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