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英文解释翻译、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EFL; emitter function logic

分词翻译:

发射极的英语翻译:

【计】 emitter
【化】 emitter

功能的英语翻译:

function
【计】 F; FUNC; function
【医】 function
【经】 functions

逻辑电路的英语翻译:

【化】 logic circuit

专业解析

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Emitter Function Logic,简称EFL)是一种基于双极型晶体管设计的数字集成电路技术,其核心特征是利用晶体管的发射极作为信号输入/输出的主要功能端。该电路通过控制发射极电流的通断状态实现逻辑运算功能,具有高速开关特性,常用于早期高速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中。

工作原理

EFL电路的基础单元由多发射极晶体管构成,其发射极连接输入信号,集电极通过负载电阻接电源。当任一发射极输入为低电平时,晶体管导通,输出端(集电极)呈现低电平;当所有发射极输入为高电平时,晶体管截止,输出端通过负载电阻升至高压状态。这种结构能直接实现“与非”(NAND)逻辑功能,如IEEE固态电路期刊中分析的典型EFL单元拓扑结构所示。

主要技术特点

  1. 高速响应:因晶体管工作在非饱和区,电荷存储效应较小,传播延迟可低至3纳秒(参考《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第4章)
  2. 电平兼容性:典型工作电压为-5.2V,需配合射极跟随器实现电平转换
  3. 功耗限制:静态电流较高,导致功耗大于CMOS电路(来源:1998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报告)

应用领域

EFL技术曾广泛应用于1970-1980年代的高速计算设备,如程控交换机的核心控制单元和雷达信号处理器。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其市场占比逐渐下降,但在特定抗辐射场景仍具应用价值(参考《电子工程应用》2015年特刊)。

该技术演进历程被收录于多部权威著作,包括剑桥大学出版社的《Bipolar and MO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及Springer的《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等文献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Emitter Function Logic, EFL)是一种非饱和型高速数字逻辑电路,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和通信领域。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结构

  1. 基本定义
    发射极功能逻辑电路是以“与”门输入和“或”门输出为核心的非饱和型逻辑电路,简称EFL电路。其核心结构包括:

    • 输入级:由共基极工作的多发射极晶体管与上拉/下拉电阻构成;
    • 输出级:由射极跟随器组成,负责信号输出。
  2. 电平特性
    典型逻辑摆幅为0.8伏,逻辑高电平为-0.8伏,低电平为-1.6伏,参考电压为-0.4伏。

二、逻辑功能与特点

  1. 逻辑功能

    • 输入级通过共基极晶体管实现逻辑“与”功能;
    • 输出级通过射极跟随器的“线或”特性实现“或”逻辑。
    • 局限性:EFL电路不具备“非”门功能,应用场景受限。
  2. 性能优势

    • 高速特性:因采用非饱和工作模式,避免了晶体管存储延迟,适用于高频场景;
    • 低干扰:逻辑摆幅小,信号切换速度快,电磁干扰较低。

三、应用与限制

  1. 典型应用
    主要用于20世纪70年代的高速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如早期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单元。

  2. 主要缺点

    • 输入晶体管集电结需保持0.4伏正偏压,对电阻参数敏感;
    • 功耗较高,且电平阈值易受温度影响。

四、与ECL电路的区别

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ECL)与EFL电路结构类似,但ECL通过发射极电阻耦合实现电流开关功能,支持“或非”逻辑,且具备互补输出能力。两者均以高速著称,但EFL因缺乏“非”功能应用更受限。

如需更详细电路图或公式,可参考和中的技术说明。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蚕茧肠炎粗音反应结构分数运算盖仑氏蜡膏感应加热器公断程序骨传导试验过度的汇率格局呼吸性间歇脉甲吡四环素角质细胞机速集团帐户可溶蓝科学叩诊板的利什特海姆氏征满额量民用煤气切开试验企业信托上壶腹支时间片分时双侧约束梭罗调节叶片螺浆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