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Ne英文解释翻译、氖Ne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neon
分词翻译:
氖的英语翻译:
neon
【医】 Ne; neon
专业解析
氖(Neon),元素符号 Ne,原子序数 10,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又称稀有气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18 族(VIIIA 族)。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汉字解析与命名来源
- 汉字“氖”:由“气”字旁和“乃”组成。“气”表示其气态单质属性,“乃”为声旁,提示读音。该字专为翻译元素名称“neon”而造。
- 英文名 Neon:源自希腊语“νέον”(néon),意为“新的”。1898 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和莫里斯·特拉弗斯在发现氩气后,通过分馏液态空气首次分离出氖,因其为新发现的气体而得名。
二、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氖在标准状况下为单原子气体。其密度约为 0.9002 g/L(0°C, 1 atm),是除氢气外密度最小的气体之一。熔点为 -248.59°C,沸点为 -246.046°C。氖在放电时发出独特的橘红色光。
- 化学性质:作为惰性气体,氖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其电子构型为 1s² 2s² 2p⁶,具有稳定的满壳层结构,因此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目前已知的氖化合物极少,仅在极端条件下存在不稳定的离子或包合物。
三、主要存在与制备
- 存在:氖是宇宙中第五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氢、氦、氧、碳),但在大气中含量稀少,体积分数约为 0.001818%(18.18 ppm)。它是地球大气中含量第三高的稀有气体(次于氩、氦)。
- 制备:工业上主要通过分馏液态空气大规模生产。利用氖与其他气体(如氮、氧、氩)沸点的差异,在低温精馏塔中分离获得。
四、主要用途
- 照明与广告(霓虹灯):氖最著名的用途是制作霓虹灯(Neon Sign)。在低压玻璃管中充入氖气,通电后发出明亮的橘红色光。这是其名称“霓虹灯”的来源(“霓虹”是 Neon 的音译)。该技术由法国化学家乔治·克劳德于 1910 年商业化。
- 低温制冷剂:液态氖具有较高的制冷能力(单位体积的制冷量是液氦的 40 倍,是液氢的 3 倍),且比液氢更安全(不可燃),常用于低温物理研究、航天器冷却系统等特殊制冷领域。
- 高电压指示与电子工业:氖气用于制造氖泡(氖灯),作为小型指示灯(如电源指示灯)、电压检测器(如电笔中的氖管)和电路保护元件(如避雷器、稳压管)。
- 激光气体:氖是氦氖激光器(He-Ne Laser)的工作气体之一,能产生波长为 632.8 nm 的红色激光。这种激光器曾广泛应用于准直、全息、条码扫描、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 其他用途:用作深海潜水呼吸气(氖氧混合气,减轻高压神经综合征);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某些高压测试设备中作为填充气体。
五、安全性与环境影响
- 安全性:氖气本身无毒、不可燃。主要危险在于其作为简单窒息剂——高浓度氖气会置换空气,导致缺氧窒息。液态氖具有极低温度,接触会引起严重冻伤。
- 环境影响:氖是天然存在于大气中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生物过程,也不消耗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其工业应用对环境无显著负面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氖(Ne)是一种化学元素,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 元素符号:Ne,源自希腊语“neos”(意为“新的”)。
- 原子序数:10,原子量约20.18,属周期表零族(稀有气体)。
- 存在形式:自然界中全部以单原子分子(氖气)存在,大气中占比约0.0018%(体积)。
二、发现历史
- 1898年由英国科学家W.拉姆齐和M.W.特拉弗斯在液态空气中首次分离发现,命名为“氖”。
三、物理与化学性质
- 物理特性:无色、无味、非易燃气体,放电时发出橙红色光。
- 化学特性:极不活泼,属于惰性气体,未发现稳定化合物。
- 同位素:主要有氖-20(90.48%)、氖-21、氖-22。
四、制备与用途
- 制备方法:通过空分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经纯化后可得高纯度氖气。
- 主要用途:
- 霓虹灯、广告灯管(因发光特性);
- 电压调节器、激光混合气体成分;
- 低温冷却剂(与氦混合使用)。
五、其他补充
- 汉字结构:读作“nǎi”,部首为“气”,总笔画6;
- 稳定性来源: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s 2p$,属8电子稳定结构。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同位素丰度、光谱参数),可参考权威化学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膀胱前间隙被盖束船龄垂迹次要负债存取控制器单臂无头畸胎多路复用通道二甲香豆素仿制的诽谤财产浮游动物喉下动脉黄蓝色盲会议结束期间浸水法技术出口淋巴细胞生长酸民意调查耐烟熏色牢度鞘糖脂桑鞣酸事实上控制视听教具通知付款投资附属公司的资本忒斯拉电疗法未经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