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Ne英文解釋翻譯、氖Ne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neon
分詞翻譯:
氖的英語翻譯:
neon
【醫】 Ne; neon
專業解析
氖(Neon),元素符號 Ne,原子序數 10,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惰性氣體(又稱稀有氣體),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18 族(VIIIA 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漢字解析與命名來源
- 漢字“氖”:由“氣”字旁和“乃”組成。“氣”表示其氣态單質屬性,“乃”為聲旁,提示讀音。該字專為翻譯元素名稱“neon”而造。
- 英文名 Neon:源自希臘語“νέον”(néon),意為“新的”。1898 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拉姆齊爵士和莫裡斯·特拉弗斯在發現氩氣後,通過分餾液态空氣首次分離出氖,因其為新發現的氣體而得名。
二、基本物理與化學性質
- 物理性質:氖在标準狀況下為單原子氣體。其密度約為 0.9002 g/L(0°C, 1 atm),是除氫氣外密度最小的氣體之一。熔點為 -248.59°C,沸點為 -246.046°C。氖在放電時發出獨特的橘紅色光。
- 化學性質:作為惰性氣體,氖的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其電子構型為 1s² 2s² 2p⁶,具有穩定的滿殼層結構,因此幾乎不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目前已知的氖化合物極少,僅在極端條件下存在不穩定的離子或包合物。
三、主要存在與制備
- 存在:氖是宇宙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僅次于氫、氦、氧、碳),但在大氣中含量稀少,體積分數約為 0.001818%(18.18 ppm)。它是地球大氣中含量第三高的稀有氣體(次于氩、氦)。
- 制備:工業上主要通過分餾液态空氣大規模生産。利用氖與其他氣體(如氮、氧、氩)沸點的差異,在低溫精餾塔中分離獲得。
四、主要用途
- 照明與廣告(霓虹燈):氖最著名的用途是制作霓虹燈(Neon Sign)。在低壓玻璃管中充入氖氣,通電後發出明亮的橘紅色光。這是其名稱“霓虹燈”的來源(“霓虹”是 Neon 的音譯)。該技術由法國化學家喬治·克勞德于 1910 年商業化。
- 低溫制冷劑:液态氖具有較高的制冷能力(單位體積的制冷量是液氦的 40 倍,是液氫的 3 倍),且比液氫更安全(不可燃),常用于低溫物理研究、航天器冷卻系統等特殊制冷領域。
- 高電壓指示與電子工業:氖氣用于制造氖泡(氖燈),作為小型指示燈(如電源指示燈)、電壓檢測器(如電筆中的氖管)和電路保護元件(如避雷器、穩壓管)。
- 激光氣體:氖是氦氖激光器(He-Ne Laser)的工作氣體之一,能産生波長為 632.8 nm 的紅色激光。這種激光器曾廣泛應用于準直、全息、條碼掃描、實驗室研究等領域。
- 其他用途:用作深海潛水呼吸氣(氖氧混合氣,減輕高壓神經綜合征);在等離子體顯示器和某些高壓測試設備中作為填充氣體。
五、安全性與環境影響
- 安全性:氖氣本身無毒、不可燃。主要危險在于其作為簡單窒息劑——高濃度氖氣會置換空氣,導緻缺氧窒息。液态氖具有極低溫度,接觸會引起嚴重凍傷。
- 環境影響:氖是天然存在于大氣中的惰性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不參與生物過程,也不消耗臭氧層或産生溫室效應。其工業應用對環境無顯著負面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氖(Ne)是一種化學元素,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元素符號:Ne,源自希臘語“neos”(意為“新的”)。
- 原子序數:10,原子量約20.18,屬周期表零族(稀有氣體)。
- 存在形式:自然界中全部以單原子分子(氖氣)存在,大氣中占比約0.0018%(體積)。
二、發現曆史
- 1898年由英國科學家W.拉姆齊和M.W.特拉弗斯在液态空氣中首次分離發現,命名為“氖”。
三、物理與化學性質
- 物理特性:無色、無味、非易燃氣體,放電時發出橙紅色光。
- 化學特性:極不活潑,屬于惰性氣體,未發現穩定化合物。
- 同位素:主要有氖-20(90.48%)、氖-21、氖-22。
四、制備與用途
- 制備方法:通過空分法從液态空氣中分離,經純化後可得高純度氖氣。
- 主要用途:
- 霓虹燈、廣告燈管(因發光特性);
- 電壓調節器、激光混合氣體成分;
- 低溫冷卻劑(與氦混合使用)。
五、其他補充
- 漢字結構:讀作“nǎi”,部首為“氣”,總筆畫6;
- 穩定性來源:核外電子排布為$1s 2s 2p$,屬8電子穩定結構。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同位素豐度、光譜參數),可參考權威化學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