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作为法律术语,指与公民私人权益相关的非刑事法律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主体特征 民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区别于行政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元照英美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版)。这种平等性体现在合同签订、物权转让等行为中。
二、调整范围 主要涵盖五大领域:1)婚姻家庭(如离婚财产分割);2)继承(遗嘱执行);3)物权(房屋所有权登记);4)合同(商业协议);5)侵权责任(人身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司法统计显示,合同纠纷占民事案件总量的61.3%。
三、程序特性 民事纠纷解决遵循"不告不理"原则,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处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当事人可自主决定起诉、撤诉或和解,这与刑事公诉程序形成本质区别。
该术语在汉英法律词典中对应"civil affairs",英国《牛津法律词典》特别指出其涵盖"private rights and remedies"(私权与救济)的范畴。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第11版强调,民事案件(civil case)的举证标准为"优势证据",不同于刑事诉讼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民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法律和广义社会活动两方面理解:
民法相关事务
指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财产关系(如合同、物权)和人身关系(如婚姻、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需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且必须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特征
历史语境中的含义
现代延伸含义
泛指非刑事、非行政的民间日常活动,如合同纠纷、遗产继承等,需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释义与现代法律定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款,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章节。
凹口闸不排放程序规划员氮封等待期点到点动脉张力法律实证主义海绵体部红头啮毛虱红赭石环上取代作用碱处理汽油接线板程序设计基极调制客观量度可用资产连续函数劣等没有被雇用的弥散性先天骨硬化年金计算表佩轻氢取样器燃料木人事关系管理调漆卫队尾骨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