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ansen's bacillus; Mycobacterium leprae
【医】 elephantiasis graecorum; Hansen's disease; Hansen's fever; kassa; lepra
lepra borealis; lepra graecorum; lepra septentrionalis; leprosis
leprosy; spedalskhed; sutho
【医】 Bacillus mycoides; Bacillus ramosus; wurzel bacillus
麻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为麻风病的病原体。该细菌由挪威科学家格哈德·汉森(Gerhard Hansen)于1873年首次发现,因此麻风病也被称为“汉森病”(Hansen's disease)。
麻风分支杆菌具有分枝杆菌属的典型特征,包括富含分枝菌酸的细胞壁和抗酸性染色特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3℃,无法在体外培养基中培养,仅能在实验动物(如九带犰狳)或人类细胞内增殖。基因组研究表明,其基因严重退化,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系统生存。
麻风病主要通过感染者鼻腔分泌物中的飞沫传播,但传染性极低,95%以上人群具有天然免疫力。细菌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和黏膜,导致皮肤斑块、神经粗大及感觉丧失。典型症状包括“狮面”(面部结节)和手足畸形,但潜伏期可达5-20年。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麻风病在《黄帝内经》和古印度文献中均有记载。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广联合化疗(Multidrug Therapy, MDT),使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齐明,治愈率超过99%。全球病例数已从1985年的520万降至2023年的15万以下。
2020年《自然》期刊发表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揭示麻风分支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化时间约在3600万年前。目前研究焦点包括早期诊断技术(如PCR检测皮肤涂片)和宿主免疫调控机制。
麻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是一种引起麻风病的病原体,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麻风分支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是革兰氏阳性、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它与结核杆菌同属分枝杆菌属,但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外周神经和黏膜,导致慢性传染病——麻风病。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呼吸道分泌物、破损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家庭内传播较常见。但多数人对该菌有天然免疫力,仅极少数易感者会发病。
麻风杆菌在体外存活能力较弱,阳光直射或高温下易死亡,因此空气传播风险较低。目前全球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已大幅减少麻风病流行。
鼻切迹伯顿氏征不公正的人初发故障地质储量耳脑脊液溢防阻塞剂复击咯咯规章的核电荷屏蔽辉叶石混汞互相关制约绞窄经济联盟脊髓囊肿六角的离子缔合物萃取颅骨切开术颅骨炎罗伊斯氏公式目标叠普弹形变三相流态化舍弃的时间量子法搜查出藤样的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