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域π键英文解释翻译、离域π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delocalized pi-bond
分词翻译:
离的英语翻译:
away; independent of; leave; off; part from; without
【医】 a-; ab-; ana-; ap-; apo-; de-; des-; e-; ex-
域的英语翻译:
field; region; territory
【计】 D; domain; field; saved area
【化】 domain
键的英语翻译:
bond; key
【计】 K; key; keyt
【化】 key; linkage; spline
【医】 bond; key; linkage
专业解析
离域π键(Delocalized π Bond)是指由多个原子共同形成的、电子云分布在多个原子核周围的π键体系。其核心特征是π电子不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而是在更大的共轭体系中离域运动,从而增强体系稳定性并产生特殊性质。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与汉英对照
-
中文术语:离域π键
- 英文对应:Delocalized π Bond 或 Non-localized π Bond
- 关键概念:
- "离域"(Delocalized):指电子不固定于特定原子或键,而是分散于整个分子轨道中。
- "π键"(π Bond):由原子轨道平行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电子云分布在键轴两侧。
-
延伸定义:
离域π键常见于共轭体系(如共轭烯烃、芳香环),由三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平行的p轨道侧向重叠形成多中心π键(如苯环中的6中心π键)。
二、形成条件与结构特征
-
形成条件:
- 原子需处于同一平面,且具有平行的p轨道(如sp²杂化碳原子)。
- 参与离域的p轨道数量≥3,且电子数少于轨道数的两倍(如苯含6个电子、6个轨道)。
-
结构特点:
- 电子离域性:π电子在整个共轭体系中自由运动,形成大π键(如苯的$ce{C6H6}$中,6个π电子离域于6个碳原子)。
- 键长平均化:共轭体系中单双键键长趋于均等(如苯中所有C-C键长均为140 pm,介于标准单键154 pm和双键134 pm之间)。
三、性质与功能
-
稳定性增强:
离域能(Delocalization Energy)显著降低体系能量。例如苯的离域能为150 kJ/mol,使其比假想的环己三烯更稳定。
-
特殊理化性质:
- 光谱特征:紫外吸收红移(如丁二烯$lambda{max}=217 text{nm}$,孤立双键$lambda{max}approx 165 text{nm}$)。
- 导电性:石墨层间离域π键使其可导电;聚乙炔的共轭链是半导体材料基础。
四、典型实例分析
分子 |
离域π键表示 |
电子分布 |
效应 |
苯(Benzene) |
$Pi_6$ |
6电子分布于6个碳原子 |
芳香性,高稳定性 |
臭氧(Ozone) |
$Pi_3$ |
4电子分布于3个氧原子 |
键长平均化(128 pm) |
石墨(Graphite) |
层状$Pi_n^n$ |
每层无限延伸离域体系 |
导电性,层间滑移 |
五、参考来源
- 基础定义与键长数据:
《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章共轭体系。
- 离域能与稳定性: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导论》公开课:"Delocalization and Resonance"。
- 光谱性质:
《有机光谱分析》(邓勃,清华大学出版社)紫外-可见光谱章节。
- 材料应用:
材料科学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综述:"Conjugated Polymer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DOI:10.1002/adma.201903881)。
扩展阅读
- 量子化学视角:离域π键的本质是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离域分子轨道,可通过Hückel分子轨道法(HMO)定量计算能级与电子分布。
- 生物化学应用:视黄醛(视网膜感光分子)的共轭链离域π键是其光敏性的结构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离域π键(也称为大π键或共轭π键)是化学中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形式,其核心特征是π电子不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而是在三个或更多原子之间运动,形成多中心键。以下从定义、成键条件、特点及实例等方面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离域π键是指多个原子通过平行的p轨道侧向重叠形成的化学键,电子在这些原子间自由移动,而非定域于两个原子之间。例如,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通过未杂化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电子在整个环状结构中离域(符号表示为$Pi_6$)。
二、成键条件
- 结构基础:参与成键的原子需具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如碳的未杂化2p轨道)。
- 共面性:所有原子必须共平面,以保证p轨道的有效重叠。
- 电子数目:总电子数需满足$n = m + k$(m为原子数,k为参与成键的电子数),通常为偶数。
三、特点与作用
- 能量稳定:离域π键的电子离域化可降低体系能量(离域能),增强分子稳定性。例如,苯的离域能使其比孤立双键更稳定。
- 光学性质:离域电子易被激发,使物质呈现颜色(如NO₂因离域π键呈红棕色)。
- 导电性:某些含离域π键的物质(如石墨)具有导电性,因电子可在整个结构中自由移动。
四、实例与应用
- 有机分子:
- 苯(C₆H₆):6个碳原子形成$Pi_6$大π键。
- 1,3-丁二烯:4个碳原子通过共轭形成$Pi_4$键。
- 无机分子:
- 二氧化碳(CO₂):中心碳原子通过sp杂化形成两个$Pi_3$离域键。
- 臭氧(O₃):3个氧原子形成$Pi_3$键。
五、分类
根据电子数与原子数的关系,离域π键可分为:
- 缺电子型:电子数少于原子数(如$Pi_3$)。
- 富电子型:电子数多于原子数(如$Pi_3$)。
- 等电子型:电子数等于原子数(如苯的$Pi_6$)。
离域π键是解释共轭体系、分子稳定性和特殊性质的关键概念,广泛存在于有机芳香化合物、某些无机分子(如CO₂、O₃)及导电材料中。其核心在于电子的非定域化,显著影响分子的物理化学行为。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巴-布二氏定律半导体器件被选的标准成本结算玻璃的风化作用布克氏牵伸术采取多头市场纯铝衣硬铝合金催化重组当场销售多相制发福范得瓦共体积割削阻力黑变性瘭疽换入环形萤光灯家常服可逆性胶体可同化的氮末了入口常数弱币捎使经过审讯施皮策氏学说双边限额甜月桂油未编码输出尾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