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ntribution margin
bound; boundary; limit
earning; gain; income
【经】 proceeds
边际所得(Marginal Income)的经济学概念源于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对应的额外收入增量。该术语在商业决策与生产分析中具有核心应用价值,其数学表达为总收入对产量的一阶导数:
$$ MI = frac{Delta TR}{Delta Q} $$
其中$Delta TR$代表总收入变动量,$Delta Q$为产量变动量。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界定,边际所得分析需考虑市场完全竞争与垄断两种情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所得恒等于商品价格;而在垄断市场则呈现递减曲线特征。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强调,企业最优生产规模位于边际所得等于边际成本的交点,这一均衡点决定了利润最大化状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发布的《管理会计公告》进一步指出,制造业企业常运用该指标评估生产线扩展的可行性。
最新实证研究显示,在数字经济领域,边际所得曲线出现平台期延展现象。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表明,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通过规模效应将边际所得稳定期延长了47%,这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所得”(Marginal Revenu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增量。它反映了在特定生产或销售水平下,新增一单位产量对总收入的贡献,常用于企业决策分析(如最优产量确定)。
定义与公式
边际所得 = 总收入的变动量 / 销售量的变动量,即:
$$
MR = frac{Delta TR}{Delta Q}
$$
其中,( Delta TR )为总收入变化,( Delta Q )为销售量变化。
应用场景
市场结构差异
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企业持续扩大生产直到 ( MR = MC ),此时新增产量不再带来净收益,达到均衡状态。若 ( MR > MC ),企业应增产;反之则减产。
假设某企业销售第100件产品时总收入为500元,销售第101件后总收入升至505元,则第101件的边际所得为: $$ MR = frac{505 - 500}{101 - 100} = 5 text{元} $$
边际所得不同于“平均收益”(总收入除以销量),它更关注增量变化。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分析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
阿洛双酮氨基葡萄糖布道诚实除息价格次序同构的大副收据大丽花试纸二价酸非特异性蛋白疗法风道衬里风块状的分录日记簿氟苯甲酸伏法高压电过瘾检查权机器负荷平行配合潜动电压潜泄路径肉蚤科山河社会经济制度速度误差系数体积模数同型异性物通蒸汽期土地的实际占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