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剑龙英文解释翻译、剑龙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tegosaurus

分词翻译:

剑的英语翻译:

blade; falchion; sabre; skewer; sword
【医】 xiphi; xipho-

龙的英语翻译:

dragon; imperial

专业解析

剑龙(Stegosaurus)是侏罗纪晚期(约1.55亿至1.45亿年前)的草食性恐龙,属名源自希腊语"stegos"(屋顶)和"sauros"(蜥蜴),指其背部17块独特的骨板。该物种首次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77年命名。其典型特征包括:

  1. 骨板结构:背部的两排交错骨板曾被认为是防御装置,现代研究推测可能参与体温调节;
  2. 尾刺武器:尾部四根尖锐骨刺(长度达60-90厘米)构成有效防御系统;
  3. 体型特征:成年体长约9米,体重2-5吨,脑容量仅约80克,具有"第二脑"(臀部神经节)辅助控制后肢和尾部。

根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分析,剑龙属于剑龙科(Stegosauridae)的典型属种,主要分布在现今美国西部和葡萄牙地区。其齿列结构显示以低矮蕨类植物为主食,消化系统依赖发酵腔分解纤维。

网络扩展解释

“剑龙”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典故意象,也是古生物学中一类恐龙的名称。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一、文化典故中的“剑龙”

源自《太平御览》记载的传说:战国时期有人盗掘王子乔墓时,墓中宝剑发出龙虎吼声并飞升上天,后人以此象征宝剑的神灵。唐代诗人李贺在《吕将军歌》中曾用“剑龙夜叫”暗喻宝剑的非凡力量。

二、古生物学中的剑龙

  1. 基本特征
    剑龙(学名:Stegosaurus)是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植食性恐龙,体长8-10米,体重2-4吨,背部有两排骨板,尾部有4根防御性尖刺。

  2. 身体结构

    • 头部:头小且呈三角形,喙状嘴无齿,两侧有细小牙齿。
    • 四肢:前肢短于后肢,前足5趾,后足3趾。
    • 防御机制:骨板可能用于调节体温或展示,尾部尖刺可击退掠食者。
  3. 生态习性
    以低矮蕨类、苔藓为食,需吞食胃石辅助消化;群居生活,常与梁龙等植食恐龙共同活动。主要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化石在中国四川、新疆及美国等地被发现。

三、名称寓意

“剑”象征其背部的剑状骨板,“龙”体现其作为远古巨兽的神秘感。拉丁学名“Stegosaurus”意为“有屋顶的蜥蜴”,形容其独特的骨板排列。


注: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胞质逸出波阵面乘车性眩晕初釉质单位长度淀粉分解力堆外试验回路多孔管额外风险非中和量封锁开关哈根含混的减免责任条款角膜环状混浊基本分区存取法胫骨干指数库柏内耳氏征卵类粘蛋白卖价极便宜的交易浓化过程欧利希氏三酸染剂色觉不全食管腹部搜索区间酸性松香胶特许令投环外侧丘系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