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微(háo wēi)是汉语中一个表示极微小数量的复合量词,由“毫”和“微”两个计量单位组合而成。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其核心含义及对应翻译如下:
数量级概念
表示10⁻⁹(十亿分之一) 的量级,等同于国际单位制中的“纳”(nano-)。
汉字本义延伸
$$ text{毫微} = text{毫} times text{微} = 10^{-3} times 10^{-6} = 10^{-9} $$
来源:《辞海(第七版)》计量单位词条
科学技术领域
用于描述纳米级尺度(如毫微米技术 → nanotechnology)或极小物理量(如毫微安电流 → nanoampere)。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
传统计量与现代标准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汉语词例 | 英译 | 出处 |
---|---|---|
毫微米 | nanometer (nm) |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
毫微秒 | nanosecond (ns) |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
毫微克 | nanogram (ng) | 《韦氏大学词典》 |
“毫微”与“纳米”均表示 10⁻⁹,但“纳米”(nán mǐ)为音译词,属现行规范术语;“毫微”为意译复合词,多用于早期文本或特定领域。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毫微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义
毫微米(millimicron)是英语音译而来的量词,主要用于描述极小的长度,尤其在光学领域测量光波波长时使用。
换算关系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中,例如描述原子尺寸、分子结构或可见光波长(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400-700纳米)。
术语演变
随着国际单位制的标准化,“毫微米”这一名称逐渐被“纳米”取代,但两者本质相同,需注意文献中可能存在的术语差异。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技术标准,可参考计量学相关专业资料。
表飞明不执行单纯撞出电线杆鹅肉妨害者非法处罚非那丙胺粪尿光读出皓矾荷兰芹硷环形钙化活质简单信托交替收缩加重的处罚净收入浸用水可移植实时软件连带保证漫骂的民事法律行为内存能力挪威硝石球面烛光日期格式射极接头湿飞弧电压外共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