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微(háo wēi)是漢語中一個表示極微小數量的複合量詞,由“毫”和“微”兩個計量單位組合而成。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其核心含義及對應翻譯如下:
數量級概念
表示10⁻⁹(十億分之一) 的量級,等同于國際單位制中的“納”(nano-)。
漢字本義延伸
$$ text{毫微} = text{毫} times text{微} = 10^{-3} times 10^{-6} = 10^{-9} $$
來源:《辭海(第七版)》計量單位詞條
科學技術領域
用于描述納米級尺度(如毫微米技術 → nanotechnology)或極小物理量(如毫微安電流 → nanoampere)。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物理學名詞》
傳統計量與現代标準化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
漢語詞例 | 英譯 | 出處 |
---|---|---|
毫微米 | nanometer (nm) |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
毫微秒 | nanosecond (ns) |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 |
毫微克 | nanogram (ng) | 《韋氏大學詞典》 |
“毫微”與“納米”均表示 10⁻⁹,但“納米”(nán mǐ)為音譯詞,屬現行規範術語;“毫微”為意譯複合詞,多用于早期文本或特定領域。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毫微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毫微米(millimicron)是英語音譯而來的量詞,主要用于描述極小的長度,尤其在光學領域測量光波波長時使用。
換算關系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中,例如描述原子尺寸、分子結構或可見光波長(可見光波長範圍約為400-700納米)。
術語演變
隨着國際單位制的标準化,“毫微米”這一名稱逐漸被“納米”取代,但兩者本質相同,需注意文獻中可能存在的術語差異。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技術标準,可參考計量學相關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