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nvertible bank note; convertible notes; convertible paper currency
可兑换纸币(Convertible Banknote)是货币发行机构承诺可按固定比率兑换为贵金属或外汇储备的法定货币形式。其核心特征包含三方面:
兑换担保
纸币持有人有权向发行机构(如中央银行)要求兑换等值黄金、白银或指定外币。例如1933年前的美钞可兑换黄金,香港港元与美元挂钩可自由兑换。该机制依赖国家外汇储备或贵金属存量支撑货币信用(参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国际清算银行术语库)。
法律约束力
兑换条款需写入国家货币法规。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管理条例》曾规定1948-1998年间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规则,后调整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国《联邦储备法》第16章仍保留美元兑换贵金属的法律框架,但实际执行已于1971年终止。
经济功能
可兑换性增强货币国际流通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自由使用货币”标准定义为:①广泛用于国际交易;②主要外汇市场可自由买卖(IMF协定第30条f款)。当前符合标准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
可兑换纸币是指由国家或银行发行、持有人可随时按固定比率兑换为金属货币(如金、银)的纸币形式。以下是其核心特征与相关背景:
本质属性
属于信用货币范畴,本质是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其价值依托于发行机构的信用背书,而非纸币本身的材质价值。例如19世纪欧洲的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兑换金币。
兑换机制
具有明确的金属货币兑换承诺,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述,这类纸币与金属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几乎等同。这要求发行机构必须储备足额金属货币以保证兑换能力。
历史演变
最早的纸币形式始于中国北宋的“交子”,但现代可兑换纸币体系形成于金本位时期。20世纪后,随着金本位制崩溃,逐渐被不可兑换纸币(法定货币)取代。
与不可兑换纸币区别
国际兑换性延伸
现代语境下,“可兑换”也延伸至货币自由兑换外汇的特性,但这属于货币可兑换范畴(如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开放),与纸币本身的金属兑换属性需区分。
半月堡的抱养孢子丝菌属吹掉尔二氯膦化作用法律助理非附属于土地的权利干扰抑制能力精神奋发精制油槽船肌无力性假麻痹可变频率振荡器略胜一筹量刑幅度联机检查程序离子缔合物萃取卵沉淀素慢性周围神经炎梦想家能阶平斜面破产的清澈的如汤沃雪市集手性高分子菽麻瞳孔缩小的托伦斯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