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ense situation
tension; be all of a jump; be in short supply; be on wires; intension; strain
【医】 ademonia; tension; tensure; tone; tonicity; tono-; tonus
condition; situation
"紧张局势"是汉语中描述对立关系或潜在冲突的常用复合词,其英文对应词为"tense situation"或"tension-laden scenario"(来源:《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该词由形容词"紧张"与名词"局势"构成,其中"紧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定义为"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或双方对立相持不下","局势"则指"政治、军事等发展状况"。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该词常见于国际关系领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将"地区紧张局势"译为"regional tensions",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则将"缓解紧张局势"表述为"ease tensions"(来源:外文出版社官方译本)。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汉语"紧张"与英语"tension"在语义场上的部分重叠,但英语更强调动态的对抗关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紧张局势"的隐喻映射包含三个维度:空间维度(如"局势升温")、力学维度(如"矛盾激化")和容器图式(如"局势失控")。这种多模态的隐喻系统在《汉英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中已被证实会影响翻译策略选择(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
权威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在联合国文件中的英译呈现规律性特征。根据联合国术语数据库记录,2010-2020年间"紧张局势"出现频次达2,873次,其中87.6%译为"tensions",9.3%使用"tense situation",仅3.1%采用其他译法(来源:联合国术语库公开报告)。这种译法稳定性为专业翻译提供了可靠参考。
在跨文化传播中需注意语境差异。剑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24年研究指出,汉语"紧张"包含"资源短缺"的引申义(如"供应紧张"),而英语"tension"主要指向人际关系或政治对抗(来源:《跨文化语义学》期刊论文)。这种语义差异要求译者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译法。
“紧张局势”是一个常用于描述政治、社会或国际关系状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因矛盾、对立或潜在冲突导致的关系紧绷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若需具体案例分析或当前热点局势解读,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进一步展开。
保释人不察觉丑恶的迭代法抵押担保端铣刀观念性代谢衡闸灰石交叉型机能性陈旧计算机系统方法学极限状态聚环作用快速胆甾醇反应类副球蛋白露脏畸胎码头交货价面包果免疫外科模式指示模压缩率逆洗阀齐奏全焊透神经运动矢量的噬脂的吐根糖浆违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