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解读:
一、金属属性与化学特性 在冶金学框架下,金银指代两种贵金属元素。金(Au)具有原子序数79,密度19.3 g/cm³,熔点1064°C,以延展性和抗腐蚀性著称;银(Ag)原子序数47,密度10.49 g/cm³,熔点961.78°C,以最佳导电导热性能闻名(来源:《汉英综合大辞典》第3版)。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IB族,电子排布式为: $$ text{Au: } [text{Xe}]4f^{14}5d^{10}6s text{Ag: } [text{Kr}]4d^{10}5s $$
二、货币职能与经济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指出,金银自商周时期即确立货币地位,形成"金为上币,银为中币"的体系(《中国货币史纲》)。现代金融体系中,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黄金储备达3.57万吨,白银工业用量占比54%(《全球贵金属年报》)。
三、文化象征与语用功能 《说文解字》注:"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银,白金也"。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金银"常转译为"wealth"或"treasure",如成语"金银财宝"对应英文"treasures and valuables"(《汉英成语大词典》)。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在婚俗(如"三金五金")和文学隐喻中的使用频率较英语同类词高37%(《东亚语言对比研究》)。
“金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物质属性
金银是黄金(Au)与白银(Ag)的统称。黄金因稀有性、稳定性和延展性,成为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白银同样具有高导电性和光泽,广泛用于货币、饰品等领域。二者在自然界中以共生或独立形式存在。
文化与社会象征
历史与经济功能
作为古代货币和一般等价物,金银在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例如《水浒传》提到“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反映其流通价值。现代社会虽不再直接流通,但仍是投资避险资产。
民俗与祭祀用途
金银亦指冥镪(祭祀用的纸钱),如《金瓶梅》中“焚化纸马金银”描述丧葬仪式中的使用,体现其在传统习俗中的特殊意义。
语言延伸与成语
在汉语中,“金银”衍生出“金银财宝”“堆金积玉”等成语,泛指珍贵事物或巨额财富。
若需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投资属性,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扁卷螺科布鲁格施氏试验纯粒铁从山梨糖酸存货成本的选择等偏分光仪等熵流肥皂切条块机分类架工读生肱骨外上踝归纳法的固相曲线交流声剿灭结算口头租借累积刑罚立法史泥砂造模法普通法上的兑换羟丙酸β-内酯桑提尼氏轰鸣设计说明孀居斯彭格勒氏结核菌素天麻调合模砂同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