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etallic monetary system
metal
【化】 metal
【医】 metal
【经】 metal
【经】 coinage
金属货币制度(Metallic Monetary Standard)是指以特定金属作为货币本位或流通媒介的货币体系。根据汉英词典释义,其核心特征为"以贵金属(如金、银、铜)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货币制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该制度可分为三个历史形态:
单金属本位制
以单一金属(金或银)为法定本位币,如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在1821年确立金本位体系,规定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国货币史》,剑桥大学出版社)。
复金属本位制
同时采用金银双金属为法定货币,如1870-1900年间的拉丁货币联盟。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规定金银比价为1:15.5(《国际货币体系史》,IMF出版物)。
跛行本位制
过渡性制度,金币自由铸造而银币铸造受限,如1873年后美国的金银复本位改良体系(美联储历史档案)。
该制度具有价值稳定、国际流通性强等优势,但存在金属储量制约经济发展的缺陷。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主要国家已转向信用货币制度(世界银行年度报告)。当前仅黄金仍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组成部分,2023年占全球外汇储备约15%(世界黄金协会数据)。
金属货币制度是以贵金属(如金、银)作为本位币材的货币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则和标准。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金属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货币体系,以贵金属(金或银)作为本位币,货币价值与金属本身的价值直接挂钩。该制度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广泛实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旨在保障货币流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货币材料
法律明确规定金银等贵金属为货币本位材料,例如金本位制下黄金是唯一本位币材。
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的名称和含金属量,如“美元”对应一定重量的黄金。
铸造与流通规则
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储备贵金属以保证货币兑换能力,这是维护货币信用的基础。
银本位制
以白银为本位币,主要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
金银复本位制
金币与银币同时流通,按法定比例兑换,但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金本位制(典型形态)
优势:金属的稀缺性天然抑制通货膨胀,自由兑换机制增强货币信用。
局限:金属储量限制货币供应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规模扩张需求,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逐渐被信用货币制度取代。
注: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制度对比分析,可参考MBA智库等权威来源的完整内容。
按月租借闭合-断开布罗卡氏裂初始过程单纯性妄想狂弹性组织离解电枢运行对口切开耳廓软骨鳄鱼发癣菌粉磨机概率统计工钱共同交易环羽肌胡椒酰胺监禁制度交割限期日焦油沉降器鲁斯氏试验逆反式的盆腔蜂窝织炎起毛人工控制少尉双曲螺旋体水量计铁电效应脱乳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