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index part
【计】 X
part; section; portion; proportion; sect; segment; share
【计】 division; element
【医】 binary division; fraction; mero-; pars; part; Partes; portio; portiones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指令集设计中,"变址部分"(英文:Indexed Addressing Component)是指指令格式中用于实现变址寻址模式的核心模块。该术语源自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的地址修正机制,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寄存器存储的偏移量动态修改操作数地址,实现对数组、链表等数据结构的快速访问。
从硬件实现角度分析,变址部分包含三个关键要素:(1)基地址寄存器存储初始内存地址;(2)变址寄存器保存偏移量;(3)地址运算单元执行基址+偏移量的加法操作。这种设计最早见于IBM 704计算机的变址寄存器系统,现已成为RISC和CISC架构的标准配置。
在汇编语言层面,变址寻址的典型表达形式为: $$ Operand = [Base + Index times Scale + Displacement] $$ 其中Scale表示数据元素尺寸的缩放因子(如4字节整型对应Scale=4)。该公式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等权威教材。
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数组遍历(通过递增变址值访问连续元素)、结构体字段定位(通过固定偏移访问成员变量)和动态内存管理(通过运行时计算的偏移访问堆内存)。IEEE 754-2008标准附录C特别指出,变址机制对实现浮点数组的高效存取具有关键作用。
在工业自动化及计算机编程领域,“变址”是一个与地址动态调整相关的核心概念。以下从定义、应用场景、实现方式及与其他概念的区分进行详细说明:
变址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计算或条件判断动态修改数据存储地址的操作。这种机制允许程序根据输入信号、循环次数等条件灵活访问不同内存位置,提升代码复用性和效率。
PLC编程
汇编语言
类型 | 实现原理 | 适用场景 |
---|---|---|
直接变址 | 直接指定地址偏移量(如MOV D100Z0) | 固定步长的循环操作 |
间接变址 | 通过变量存储地址(如指针寄存器) | 动态条件判断的地址跳转 |
注:西门子PLC中常用指令包括LD(加载地址)、ADD(地址偏移计算)等。
在汇编语言中,基址与变址常组合使用:
例如访问数组时:
有效地址 = 基址(BX) + 变址(SI)
这种组合实现了对内存的分段灵活访问。
变址技术通过动态地址计算,解决了重复代码编写和内存管理效率问题。在PLC中多用于工业控制的灵活配置,而在汇编层面则侧重于底层内存访问优化。实际开发中需注意不同厂商PLC的变址指令差异(如西门子与三菱)。
巴达耳氏手术帮助窗口奔跑畅销书迟滞触诊性蛋白尿担保充分的债定期股利断路开关法的意识分离板合并交换法环层小体炎磺胺对抗剂胡得利催化裂化石脑油馏分间杂接合性肌腹开发管理系统抗冲击离端的鲁-雷-黑三氏试验吕宋岛马歇尔·霍尔氏面容萘嵌苯酮三头肌上浆审判行为受赡养人特纳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