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处理英文解释翻译、深冷处理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sub-zero treatment
分词翻译:
深的英语翻译:
close; dark; deep; deepness; late; profound; profundity; very
【医】 batho-; bathy-
冷的英语翻译:
cold; cold in manner; shot from hiding
【医】 algor; cry-; crymo-; cryo-; krymo-; kryo-; psychro-
处理的英语翻译:
deal; dispose; handle; manage; manipulate; process; tackle; transact
【计】 processing
【化】 curing
【医】 disposal; processing; treatment
【经】 deal; disposal; disposition; handle; process; processing; treatment
专业解析
深冷处理(Cryogenic Treatment)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材料冷却至极低温(通常为-80℃至-196℃)以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工艺。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现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制造等领域。
核心定义与工艺
在汉英对照中,"深冷处理"对应术语为"cryogenic treatment"或"sub-zero treatment"(《机械工程术语大辞典》,2015)。其工艺流程包含三个阶段:
- 缓慢降温至目标温度(约-150℃)
- 恒温保持12-48小时
- 梯度回温至室温
材料学作用机制
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E3-11)标准,该工艺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材料性能:
$$
Delta G = V_m cdot sigma / (2E)
$$
其中ΔG为残余应力释放能量,V_m为材料体积,σ为残余应力,E为弹性模量。公式推导表明深冷处理可有效降低残余应力达30-60%(来源:《金属热处理学报》)。
工业应用实例
美国航天局(NASA)在航天器轴承制造中采用该技术,使部件寿命延长200-400%(来源:NASA Technical Report Server)。国内秦川机床集团应用案例显示,经处理的刀具耐磨性提升3倍以上(《机床与液压》2020年第8期)。
国际标准参考
工艺参数主要依据:
- ISO 4885:2018《钢铁热处理基础》
- GB/T 16923-2008《钢的深冷处理》
网络扩展解释
深冷处理是一种通过超低温环境改变材料微观结构以提升性能的工艺,其核心是通过可控低温(通常低于-130℃)促进材料内部组织转变,改善宏观性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温度范围
深冷处理又称超低温处理,是以液氮为制冷剂,在-130℃至-196℃的低温环境下对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的工艺。国内根据温度分为普通冷处理(0~-100℃)、深冷处理(-130℃~-180℃)和超深冷处理(-180℃~-196℃)。
2.工艺方法
- 液体法:将工件直接浸入液氮(-150℃~-196℃),但可能因热冲击导致开裂。
- 气体法:利用液氮气化制冷,温度可达-196℃,处理更均匀。
- 冷热循环法:交替进行低温冷却(-40℃~-90℃)和加热(80℃~190℃),以稳定材料性能。
3.作用机理
- 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淬火后残余的奥氏体在低温下进一步转化为高硬度的马氏体,提升硬度、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
- 碳化物细化:析出超细碳化物颗粒,增强材料抗弯强度和韧性。
- 应力释放:减少晶间拉应力,降低开裂风险。
4.应用效果
- 金属材料:如高速钢、模具钢的硬度提升1~2 HRC,耐磨性提高30%~89%。
- 非金属材料:适用于陶瓷、尼龙等,改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 延长寿命:刀具、模具翻新后仍保持高强度,寿命成倍增加。
5.注意事项
- 降温速率:需缓慢降温以避免热应力导致开裂。
- 适用阶段:通常在淬火后立即进行,作为热处理的延续。
深冷处理综合了材料科学和低温工程,通过微观调控实现宏观性能优化,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如需更全面的技术细节,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蚌类不批准承认新的所有人垂体体质慈母心大火多孔动物门腭嵴法官的设定方石分解-协调法高唱高级食用油咯脓跟踪光点果胶里哪配基国籍不明的飞机哈格曼因子即时使用克莱门氏溶液旷废颅垂直径模具胚盘外胚层沙巴兹循环适量营养施皮格勒氏试剂时事受激吸收套筒砖浇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