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處理英文解釋翻譯、深冷處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sub-zero treatment
分詞翻譯:
深的英語翻譯:
close; dark; deep; deepness; late; profound; profundity; very
【醫】 batho-; bathy-
冷的英語翻譯:
cold; cold in manner; shot from hiding
【醫】 algor; cry-; crymo-; cryo-; krymo-; kryo-; psychro-
處理的英語翻譯:
deal; dispose; handle; manage; manipulate; process; tackle; transact
【計】 processing
【化】 curing
【醫】 disposal; processing; treatment
【經】 deal; disposal; disposition; handle; process; processing; treatment
專業解析
深冷處理(Cryogenic Treatment)是一種通過将金屬材料冷卻至極低溫(通常為-80℃至-196℃)以改善其力學性能的工藝。該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現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機械制造等領域。
核心定義與工藝
在漢英對照中,"深冷處理"對應術語為"cryogenic treatment"或"sub-zero treatment"(《機械工程術語大辭典》,2015)。其工藝流程包含三個階段:
- 緩慢降溫至目标溫度(約-150℃)
- 恒溫保持12-48小時
- 梯度回溫至室溫
材料學作用機制
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E3-11)标準,該工藝通過以下方式優化材料性能:
$$
Delta G = V_m cdot sigma / (2E)
$$
其中ΔG為殘餘應力釋放能量,V_m為材料體積,σ為殘餘應力,E為彈性模量。公式推導表明深冷處理可有效降低殘餘應力達30-60%(來源:《金屬熱處理學報》)。
工業應用實例
美國航天局(NASA)在航天器軸承制造中采用該技術,使部件壽命延長200-400%(來源:NASA Technical Report Server)。國内秦川機床集團應用案例顯示,經處理的刀具耐磨性提升3倍以上(《機床與液壓》2020年第8期)。
國際标準參考
工藝參數主要依據:
- ISO 4885:2018《鋼鐵熱處理基礎》
- GB/T 16923-2008《鋼的深冷處理》
網絡擴展解釋
深冷處理是一種通過超低溫環境改變材料微觀結構以提升性能的工藝,其核心是通過可控低溫(通常低于-130℃)促進材料内部組織轉變,改善宏觀性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溫度範圍
深冷處理又稱超低溫處理,是以液氮為制冷劑,在-130℃至-196℃的低溫環境下對材料進行改性處理的工藝。國内根據溫度分為普通冷處理(0~-100℃)、深冷處理(-130℃~-180℃)和超深冷處理(-180℃~-196℃)。
2.工藝方法
- 液體法:将工件直接浸入液氮(-150℃~-196℃),但可能因熱沖擊導緻開裂。
- 氣體法:利用液氮氣化制冷,溫度可達-196℃,處理更均勻。
- 冷熱循環法:交替進行低溫冷卻(-40℃~-90℃)和加熱(80℃~190℃),以穩定材料性能。
3.作用機理
- 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淬火後殘餘的奧氏體在低溫下進一步轉化為高硬度的馬氏體,提升硬度、耐磨性和尺寸穩定性。
- 碳化物細化:析出超細碳化物顆粒,增強材料抗彎強度和韌性。
- 應力釋放:減少晶間拉應力,降低開裂風險。
4.應用效果
- 金屬材料:如高速鋼、模具鋼的硬度提升1~2 HRC,耐磨性提高30%~89%。
- 非金屬材料:適用于陶瓷、尼龍等,改善熱性能和機械性能。
- 延長壽命:刀具、模具翻新後仍保持高強度,壽命成倍增加。
5.注意事項
- 降溫速率:需緩慢降溫以避免熱應力導緻開裂。
- 適用階段:通常在淬火後立即進行,作為熱處理的延續。
深冷處理綜合了材料科學和低溫工程,通過微觀調控實現宏觀性能優化,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如需更全面的技術細節,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斯德氏梭狀芽胞杆菌丙矽烷基寸陰定單生産訂貨的遞增比率保險單法律通幹煤灰份拱曲工業管海事公斷剪切面膠乳海綿夾足刑具景觀開立銀行存款戶可分頁的系統任務庫存調整鍊篦加煤機鄰羟苯硫酸酯氯美紮酮迷路緊張反射腦室積氣牛皮脂的鞘上的射擊脈髓貼現條件瓦拉赫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