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odium salvarsan
【医】 Ehrlich preparation; salvarsan
natrium; sodium
【医】 Na; natrium; natrum; sodii; sodio-; sodium
洒尔佛散钠(Salvarsan sodium)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3'-二氨基-4,4'-二羟基偶砷苯钠盐,英文名称为Arsphenamine sodium。该药物由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团队于1909年首次合成,是历史上第一种系统性治疗梅毒的特效药物,标志着化学疗法的开端。
化学结构
洒尔佛散钠的分子式为$text{C}{12}text{H}{12}text{As}_2text{N}_2text{NaO}_2text{S}·2text{H}_2text{O}$,其结构中含砷-苯环核心,通过偶氮键连接两个氨基和羟基官能团。钠盐形式提高了药物的水溶性,便于注射使用。
药理作用
该药物通过砷原子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的硫基酶结合,抑制其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其选择性毒性依赖于病原体与人体细胞对砷敏感性的差异。
适应症与局限性
主要用于早期梅毒治疗,但因治疗窗口窄、副作用强(如肝肾毒性、过敏反应),20世纪40年代后被青霉素取代。现代医学中已完全淘汰。
历史意义
洒尔佛散钠的研发验证了保罗·埃尔利希“魔弹理论”(Magic Bullet Theory),即药物可特异性靶向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后续抗生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洒尔佛散钠”是药物“胂凡钠明”(Arsphenamine)的音译名称,其相关解释如下:
“洒尔佛散钠”是药物研发史上的里程碑,名称融合了实验次数与音译特征,曾挽救无数梅毒患者生命。
表格停器博尔施氏双眼绷带不正常包捆成本会计原则种姓甘之如饴光学平板核下的黄色的缓刑中的环状加热活性铁铝氧石季铵氯化物脊髓刀刻度距离可挠性酚醛塑料劳役农场眉毛过多木薯胶树配电器髂嵴间线耆宿软质的身份说闲话的人算术平均偏差调制解调器提供日光往日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