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odium salvarsan
【醫】 Ehrlich preparation; salvarsan
natrium; sodium
【醫】 Na; natrium; natrum; sodii; sodio-; sodium
灑爾佛散鈉(Salvarsan sodium)是一種有機砷化合物,化學名稱為3,3'-二氨基-4,4'-二羟基偶砷苯鈉鹽,英文名稱為Arsphenamine sodium。該藥物由德國科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團隊于1909年首次合成,是曆史上第一種系統性治療梅毒的特效藥物,标志着化學療法的開端。
化學結構
灑爾佛散鈉的分子式為$text{C}{12}text{H}{12}text{As}_2text{N}_2text{NaO}_2text{S}·2text{H}_2text{O}$,其結構中含砷-苯環核心,通過偶氮鍵連接兩個氨基和羟基官能團。鈉鹽形式提高了藥物的水溶性,便于注射使用。
藥理作用
該藥物通過砷原子與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的硫基酶結合,抑制其代謝功能,從而達到殺菌效果。其選擇性毒性依賴于病原體與人體細胞對砷敏感性的差異。
適應症與局限性
主要用于早期梅毒治療,但因治療窗口窄、副作用強(如肝腎毒性、過敏反應),20世紀40年代後被青黴素取代。現代醫學中已完全淘汰。
曆史意義
灑爾佛散鈉的研發驗證了保羅·埃爾利希“魔彈理論”(Magic Bullet Theory),即藥物可特異性靶向病原體。這一發現為後續抗生素研究奠定了基礎。
“灑爾佛散鈉”是藥物“胂凡鈉明”(Arsphenamine)的音譯名稱,其相關解釋如下:
“灑爾佛散鈉”是藥物研發史上的裡程碑,名稱融合了實驗次數與音譯特征,曾挽救無數梅毒患者生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