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人造放射性元素英文解释翻译、人造放射性元素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rtificial (radio)element; artificial radioactive element
man-made element

分词翻译:

人的英语翻译:

human; fellow; human being; individual; man; people; person; soul
【医】 anthropo-; homme; man

造的英语翻译:

build; concoct; create; educate; fashion; go to; invite; make

放射的英语翻译:

emanate from; emit; radiate; ray; shed
【化】 emit; radiate; radiation
【医】 actino-; radiate; radiation; radio-

元素的英语翻译:

element
【计】 E
【化】 element
【医】 element

专业解析

人造放射性元素(Artificial Radioactive Elements),又称人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通过人工核反应(如核反应堆辐照、粒子加速器轰击等)产生、在自然界中通常不存在或极微量存在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

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核心特征 (Core Definition & Characteristics)

    • 人工合成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这些元素并非自然形成于地球或宇宙中,而是人类利用核技术(核反应堆、加速器)通过核反应(如中子俘获、带电粒子轰击、核裂变)创造出来的。例如,用中子轰击铀-238可以产生钚-239。
    • 放射性 (Radioactive): 它们都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地发射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或电磁辐射(γ射线)以转变为更稳定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 自然界稀缺或不存在 (Scarce or Absent in Nature): 绝大多数人造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或者其半衰期极短,即使曾经存在过也早已衰变殆尽(如锝、钷)。少数元素(如镎、钚)在自然界有极微量存在(例如在铀矿中由中子俘获自然产生),但其主要来源和大量存在形式仍是人工合成。
  2. 产生方式 (Production Methods)

    • 核反应堆 (Nuclear Reactors): 是最主要的产生途径。利用反应堆产生的高通量中子流轰击靶材料(如铀、钍或其他元素),通过中子俘获、裂变等过程产生新元素。例如,钚就是在反应堆中由铀-238俘获中子后经衰变产生的。
    • 粒子加速器 (Particle Accelerators): 如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用加速的高能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α粒子)轰击靶原子核,引发核反应合成新元素。超铀元素(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大多通过此法合成,例如锎、锘等。
    • 核爆炸 (Nuclear Explosions): 在核爆炸的极端条件下,可以瞬间产生大量中子,合成一些重元素,但此法不具可控性,不是常规生产手段。
  3. 典型例子 (Examples)

    • 锝 (Technetium, Tc, 原子序数43): 第一个被人工合成的元素(1937年),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白。自然界中不存在稳定同位素。其同位素锝-99m是核医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
    • 钷 (Promethium, Pm, 原子序数61): 另一个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稳定同位素的元素(1945年首次分离)。其同位素钷-147曾用于夜光涂料和核电池。
    • 钚 (Plutonium, Pu, 原子序数94): 最重要的核燃料和核武器材料之一(如钚-239)。自然界中仅有极微量存在。
    • 镅 (Americium, Am, 原子序数95): 其同位素镅-241广泛用于烟雾探测器中的电离源。
    • 锔 (Curium, Cm, 原子序数96)、锫 (Berkelium, Bk, 原子序数97)、锎 (Californium, Cf, 原子序数98) 等超铀元素: 主要用于科学研究,部分同位素(如锎-252)是强中子源,用于中子活化分析、癌症治疗等。
  4. 主要应用 (Applications)

    • 医学 (Medicine): 诊断(如锝-99m、铊-201、碘-131显像)、治疗(如钴-60、碘-131、锶-89、钐-153用于放疗或靶向治疗)。
    • 工业 (Industry): 工业无损检测(如铱-192、硒-75探伤)、料位计、厚度计、密度计(如铯-137、钴-60)、静电消除器(钋-210)。
    • 科研 (Scientific Research): 核物理研究、化学反应示踪、地质年代测定补充手段。
    • 能源 (Energy): 用作核反应堆燃料(如钚-239)、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如钚-238用于航天器)。
    • 安保 (Security): 用于货物集装箱扫描的中子源(如锎-252)。

权威参考来源建议 (Suggested Authoritative References):

请注意: 由于无法提供实时有效的具体链接(且链接可能随时间失效),强烈建议您直接访问上述权威机构的官方网站,并使用其站内搜索功能查询“人造放射性元素”、“人工放射性元素”、“Artificial Radioactive Elements”、“Synthetic Elements”、“Transuranium Elements”等关键词,以获取最新、最权威和引用的信息。这些来源是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的最佳选择。

网络扩展解释

人造放射性元素的解释可归纳如下:

一、定义

人造放射性元素是指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它们无法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必须通过加速器或核反应堆等设备制造()。

二、发现历程

1934年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实现人工放射性,用α粒子轰击铝箔生成放射性磷-30,开创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的先河()。

三、典型示例

  1. 早期合成元素:如锝(Tc,43号)、钷(Pm,61号)、砹(At,85号)
  2. 超铀元素:包括镎(Np,93号)、钚(Pu,94号)、镅(Am,95号)等,直至116号鉝(Lv)( )
  3. 新合成元素:如108-118号元素均属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

四、主要特性

  1. 放射衰变:均会释放α、β、γ射线并转变为其他元素
  2. 半衰期短:多数存在时间极短(如112号元素半衰期仅数微秒)
  3. 应用广泛:医疗(同位素治疗)、工业(材料检测)、科研(核物理研究)等领域均有应用( )

五、与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区别

特征 天然放射性元素 人造放射性元素
存在形式 自然界稳定存在(如铀、钍) 必须人工合成
原子序数 多小于92(铀之前) 通常大于92(超铀元素)
发现时间 19世纪末陆续发现 1934年后陆续合成

可通过中国核学会官网或《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获取最新研究进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仑尼乌斯方程阿摩匿汞硬膏背侧肛衬铅磁倾涂层单极的跌势俄歇电子能谱恶行腹股沟腹的格利雅反应公务过载恢复时间核四极共振腱划戒骄戒躁晶状体单盘吸虫卡环金属空心搅拌器夸大地利弊纳博特氏原卵女毕业生软货物商用计算机使减轻的诉讼条件同次性忘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