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塑性铰英文解释翻译、塑性铰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plastic hinge

分词翻译:

塑的英语翻译:

model; mold

铰的英语翻译:

bore with a reamer; ream

专业解析

塑性铰(Plastic Hinge)是结构工程和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结构构件(如梁、柱)在承受荷载时,局部区域因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而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类似铰链的转动能力区域。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中文术语解析

  1. 塑性(Plasticity)

    指材料在卸载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特性,区别于弹性变形。当截面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产生永久变形。

  2. 铰(Hinge)

    在力学中象征可自由转动的连接点。塑性铰并非真实铰链,而是构件因塑性变形积累形成的等效转动区域,允许截面发生有限转动。


二、英文对应概念:Plastic Hinge


三、工程意义与设计应用

  1. 结构耗能机制

    塑性铰是结构延性设计的核心,通过可控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避免脆性破坏。例如,在框架结构中设计“强柱弱梁”,迫使梁端先于柱端形成塑性铰 。

  2. 极限状态标志

    塑性铰的充分发展标志着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需满足:

    [ thetap geq theta{u} - theta_{y} ]

    其中 (theta_u) 为极限转角,(theta_y) 为屈服转角 。

  3. 破坏模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配筋约束(如箍筋加密)提升塑性铰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防止过早压溃 。


权威参考来源

  1. 理论定义

    Chen, W.F. & Lui, E.M. Structural Stability: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Elsevier. (塑性铰的力学模型与转动能力分析)

  2. 设计规范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ACI 318-19: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第18章:抗震设计中的塑性铰区配筋要求)

  3. 工程应用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FEMA P-1050: Seismic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第7章:塑性铰在钢框架抗震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4. 材料行为

    Callister, W.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John Wiley & Sons. (第8章:材料塑性变形机制与屈服准则)


四、与普通铰的区别

特性 塑性铰 理想铰
转动机制 需持续弯矩维持转动 零弯矩自由转动
变形恢复 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可恢复的弹性变形
能量耗散 通过滞回耗能 无能量耗散
存在条件 仅在极限荷载下出现 始终存在

塑性铰是结构延性失效模式的物理体现,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在大震中的安全性。工程师通过控制塑性铰的位置、转动能力和数量,实现“损伤可控”的抗震目标,体现了现代结构设计中以柔克刚的智慧 。

网络扩展解释

塑性铰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概念,特指构件在达到塑性变形阶段后形成的特殊受力区域。以下从定义、特性、与理想铰区别及工程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定义与形成机理

塑性铰是结构构件(如梁、柱)截面在弯矩作用下,受拉区钢筋屈服后形成的局部可转动区域。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材料进入塑性阶段,此时该区域虽产生不可逆变形,但仍能维持承载能力,并允许相邻截面产生有限相对转角,形成类似铰接的力学行为。

二、核心特性

  1. 有限转动能力:在保持极限弯矩的同时,可产生0.01-0.03弧度的转角(与配筋率、材料性能相关);
  2. 弯矩维持特性:塑性铰形成后,截面弯矩不再增加,但转动能力持续存在;
  3. 区域化分布:并非集中于一点,而是分布在构件长度约(1~2)倍截面高度的范围内;
  4. 能量耗散机制: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是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

三、与理想铰的对比

特征 塑性铰 理想铰
弯矩承载 可承受极限弯矩 不能承受弯矩
转动方向 单向(仅弯矩作用方向) 自由双向转动
分布范围 局部区域(非点状) 理想几何点
材料状态 材料已进入塑性阶段 无材料变形要求

四、工程应用要点

  1. 抗震设计:通过“强柱弱梁”原则,引导塑性铰优先在梁端形成,避免柱铰导致结构倒塌;
  2. 内力重分布:在超静定结构中,塑性铰的出现使弯矩向未屈服截面转移,提高结构承载力;
  3. 弯矩调幅设计:利用塑性铰特性,允许减小弹性计算弯矩值(通常调幅幅度不超过30%);
  4. 破坏预警机制:塑性铰的可见变形为结构破坏提供明显预警,符合“延性破坏”设计要求。

公式表达(截面极限弯矩): $$ M_u = A_s f_y left( d - frac{a}{2} right) $$ 其中:$A_s$为钢筋面积,$f_y$为屈服强度,$d$为有效高度,$a$为受压区高度。

需注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约0.003-0.004)和钢筋延性限制,设计中需通过配筋率控制(如ρ≤0.75ρ_bal)保证足够延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戊酸瓣膜试验爆破片本期收益丙型脑炎卟啉原超高纯试剂出示催告单模块法恶癖反向操作哈拉西泮合伙经营运费混合法润滑吉尔克氏细胞可以互相交换之性质离心压气机马铃薯淀粉慢波电路每日时间卡命名实际参数纳脱原虫属毗连关系弃世声频放大器四氢糠基油酸酯四弦琴逃避服兵役者听神经副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