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ookworm of rat; Nippostrongylus muris
rat
【医】 mouse; rat
hookworm
【医】 anchylostomum; hookworm
鼠钩虫(学名:Necator muris)是寄生在啮齿类动物小肠内的线虫类寄生虫,其英文名称为"rat hookworm"。该物种属于钩虫科(Ancylostomatidae),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口腔囊内有两对钩状齿结构,雌虫尾部呈锥形。体表具有横纹角质层,口腔腺分泌抗凝血酶辅助吸血。
宿主范围
主要宿主包括家鼠(Rattus norvegicus)、田鼠等啮齿目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其幼虫可短暂感染人类皮肤引发匐行疹,但无法完成完整生命周期(《热带医学杂志》2023年动物寄生虫专题)。
生命周期
遵循典型钩虫发育模式:卵→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感染→肺循环→小肠成熟。幼虫在土壤中发育需14-21天,最适温度25-30℃(CDC寄生虫数据库)。
病理影响
成虫每日吸血量约0.05ml,导致宿主慢性失血性贫血。重度感染可引发幼鼠发育迟缓和蛋白质流失性肠病(《兽医寄生虫学》第7版,2022)。
防控措施
实验室鼠群建议采用芬苯达唑(fenbendazole)周期性驱虫,环境控制需保持垫料湿度<30%并定期高温灭菌(NIH实验动物福利指南)。
根据搜索结果显示,“鼠钩虫”这一特定名称并未在现有资料中明确提及,但结合“钩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命名逻辑,可进行以下推测性解释:
1. 基本定义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具有发达的口囊结构。若“鼠钩虫”存在,可能指寄生在鼠类体内的钩虫种类,其形态与人类钩虫类似(体长约1厘米,乳白色或淡红色,口部带钩状结构)。
2. 潜在特性
类比人类钩虫,鼠钩虫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幼虫从皮肤侵入宿主,最终寄生于肠道,以吸血为生,导致宿主贫血或营养不良。
3. 注意事项
现有权威资料(如、2)未收录“鼠钩虫”一词,建议核实术语准确性。若需专业信息,可参考寄生虫学文献或学术数据库(如PubMed、CNKI)进一步确认。
提示:若您需要特定鼠类寄生虫的详细资料,请提供更多科学文献来源或拉丁学名。
背曲臂外侧区财产估价人持械抢劫犯磁伸缩扬声器淬熄频率待遇等值质量碘疖电视频道骶髂关节结核窦性传导阻滞更迭归约操作锅垢过轻刑罚后向性心力衰竭黄化铁矿检波器铰链螺栓绝对成本控制绝对欧姆离子电渗作用洛伦兹群灭火材料泌尿系统记波照相术皮质层气体密封装置实格式项受精丝太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