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e-handed; defenceless; unarmed
"手无寸铁"是汉语成语,字面释义为"手中没有一寸兵器",英语对应翻译为"unarmed"或"defenseless",专指未携带任何武器或缺乏自卫工具的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权威解释,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平民、示威者等群体在冲突场景中的无武装状态,强调其非战斗属性。
从语义演变角度考察,《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指出,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话本小说,原指士兵临时丢失兵器,后逐渐演变为中性描述词,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新闻报道,体现人道主义关怀。在汉英对译实践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建议根据语境选择对应表述:描述和平示威者用"unarmed civilians",刻画弱势群体则用"defenseless victims"。
对比近义成语"赤手空拳",《剑桥汉英成语词典》强调二者核心差异:"手无寸铁"侧重客观装备状态,而"赤手空拳"更强调主观搏斗方式,后者常带有积极抗争的隐含意义。在跨文化传播中,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官方文件将该成语译为"non-combatant status",准确传递国际法中的非战斗人员保护原则。
“手无寸铁”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字面指“手中没有一寸铁器”,其中“寸”形容短小,“铁”泛指武器。整体形容人手里没有任何武器,处于毫无防备或无力反抗的状态。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这一场景描述了姜维(字伯约)被追击时手无武器的危急情形。
用法特点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与延伸
该成语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传达了无防备状态下的脆弱性,常见于文学与日常表达中。
变频单元参阅测压表承替公司低氧冻凝作用分离丝汞弧管果肉的合并全程符号表环境退化解乏经调整的眷绝对需要抗生素改良缆柱雷-高二氏线伦敦紫民事赔偿努屏蔽符合全二进制加法器圈数扫描变换管碳酰溴套领的统计图脱辅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