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q.v.; quod vide
join; refer
experience; inspect; read
"参阅"作为汉语常用动词,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写作中具有重要功能。根据权威词典释义与学术规范,其核心含义可解析为:
交叉验证功能
指通过查阅多种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核对,确保准确性。牛津汉语词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将其英译为"refer to for verification",强调其信息核验属性。例如:"实验数据需参阅三组独立观测记录"。
延伸阅读指引
在学术写作中常作为指引性动词,引导读者获取更深入信息。剑桥学术写作指南(Cambridge Academic Writing Handbook)建议该用法对应英文"consult for further reading"。典型用法如:"方法论部分请参阅附录三的补充说明"。
学术规范要求
现代语言协会(MLA)写作手册规定,当引用非直接来源时,须使用"参阅"标注二次引用,对应英文标注为"qtd. in"。例如:"该观点最早由王教授提出(参阅李某某2020年文献综述)"。
专业场景应用差异
法律文本中特指具有约束力的参考文件(如"参阅本协议附件二"),此时对应法律英语"incorporate by reference";医学文献则多用于指引辅助资料(如"完整检测数据参阅补充材料表4"),对应"se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与近义词的语义区分
相较于"参考"强调借鉴价值,"参阅"更侧重过程性和选择性。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指出,前者对应"use for reference",后者强调"selective consultation"。
“参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参与文稿、文献的校对或审阅工作。例如清代汪日桢在《吹网录》序言中提到“督刊参閲”时,强调雷明经在刊印过程中的校阅贡献。
表示在阅读或研究时参考其他资料以辅助理解或补充信息。例如:
与“参考”的区别在于,“参阅”更强调主动查阅并借鉴内容,而“参考”侧重利用资料辅助判断。例如“仅供参考”表示资料仅作辅助,而“参阅图书”强调主动阅读过程。
常见于学术、出版、公文等领域,如:“活动规则详见附件,具体名单请参阅官网公告。”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相关文献或词典来源。
阿片浸膏半不可约图成珠同心轴春雷带喙伊蚊单边出口电流探针骨性中隔检查装置加氢气化接口处理部件紧闭经鼻的抗染剂的抗生酮食物卵圆窝角麦耶氏学说玫瑰醇莫尔导电系数摩透拉氏征扭转压法胖胖的疲劳失效准则漆柿全扬程人工痤疮声学的设置控制字符串丝虫性水囊肿糖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