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现象英文解释翻译、天然放射现象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natural radiactivity
分词翻译:
天然放射的英语翻译:
【化】 natural radiation
现象的英语翻译: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医】 phenomenon
【经】 phenomenon
专业解析
天然放射现象(Natural Radioactivity)
指自然界中某些不稳定原子核自发释放粒子和能量的物理过程,常见于铀(U)、钍(Th)等重元素及钾-40(⁴⁰K)等放射性同位素。这一现象由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首次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的衰变行为,无需外界激发即可持续发生。其本质是原子核通过α衰变(氦核)、β衰变(电子/正电子)或γ衰变(高能光子)达到更稳定状态的过程。
科学原理与类型
- α衰变:释放带正电的氦核(²⁴He),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例如:
$$^{238}{92}U to ^{234}{90}Th + _2alpha$$
- β衰变: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电子(β⁻)或质子转化为中子时释放正电子(β⁺),原子序数变化±1。例如钾-40衰变:
$$^{40}{19}K to ^{40}{20}Ca + e^- + bar{
u}_e$$
- γ衰变:激发态原子核释放高能光子,不改变原子序数与质量数。
自然存在与影响
天然放射现象广泛分布于地壳(如花岗岩含铀)、大气(氡气)及生物体(⁴⁰K)。其辐射贡献了约80%的人类环境本底辐射,是地球内部热能来源之一,并应用于地质年代测定(如铀铅定年法)。
权威参考来源
-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放射性基础知识 https://www.iaea.org/topics/radiation
- 美国环保署 (EPA). 天然放射性来源 https://www.epa.gov/radiation/radiation-sources
- 中国核安全局. 辐射防护导论, 核工业出版社, 2018.
- 中文维基百科. 放射性衰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放射性衰变
网络扩展解释
天然放射现象是指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其核心在于揭示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发现
- 天然放射现象由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发现。它指某些元素(如铀、钍等)无需外界作用,自发地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的现象。
- 关键意义:这一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认知,证明原子核内部存在更微观的组成结构。
2.射线的性质与分离
- 三种射线特性:
- α射线:带正电的氦核(2个质子+2个中子),穿透力弱,可被纸张阻挡。
- β射线:高速电子流,带负电,穿透力较强,需铝板阻挡。
- γ射线:高能电磁波,不带电,穿透力极强,需厚铅板或混凝土防护。
- 分离方法:通过电场或磁场可区分三种射线(α偏转角度小,β偏转角度大,γ不偏转)。
3.本质与衰变机制
- 本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通过衰变转化为另一种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和粒子。例如:
- α衰变:核内释放氦核,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 β衰变:中子转化为质子并释放电子,原子序数增加1。
- γ衰变:激发态原子核跃迁至低能态时释放光子。
-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变一半所需时间,与外界条件无关。
4.相关元素范围
- 原子序数≥83的元素普遍具有天然放射性(如铀、镭等),部分原子序数<83的元素(如钾-40)也有放射性。
5.科学意义与应用
- 意义:推动了核物理学发展,为原子核结构模型(质子+中子组成)奠定基础。
- 应用:医学放疗、地质年代测定(如碳-14测年)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衰变公式或具体实验,可参考中的详细分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邦达氏染色法报春花根保证年度雇用制包装工厂编辑器博学的垂冰单向耦合器的择向性反应周期光数据处理鼓小管下口化灰器交叉功能胶乳硫化吉布逊氏规律饥痛际遇局部记录联二脲裂囊肿另一个铆钉马赛克内眦赘皮奴荣光生氨菌外侧底支微量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