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下:“ 唐 崔羣 為相,清名甚重。 元和 中,自中書舍人知貢舉。既罷,夫人 李氏 因暇日常勸其樹莊田以為子孫之計。笑答曰:‘餘有三十所美莊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憂?’夫人曰:‘不聞君有此業。’ 羣 曰:‘吾前歲放春榜三十人,豈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 陸相 門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約其子 簡禮 ,不令就春闈之試。如君以為良田,則 陸氏 一莊荒矣。’ 羣 慚而退,累日不食。”後遂以“陸氏莊荒”為在科舉考試方面杜絕行私請托之典。 金 元好問 《五月十二日座主閑閑公諱日作》詩:“門生白首渾無補, 陸氏 莊荒又一年。” 清 錢謙益 《送座主王文肅公之子故戶部郎中淑抃歸關中叙舊述懷一百韻》:“ 陸氏 莊荒矣, 廉公 市寂然。”
“陸氏莊荒”是一個曆史典故,用于比喻在科舉考試中杜絕行私請托的行為,強調公正廉潔。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陸氏的莊園荒蕪”,實際借喻科舉選拔中不徇私情、拒絕為親友或門生謀取特殊關照的行為。
源自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下記載的崔群故事:
後世文人常以此典強調科舉公正:
該典故反映了古代對科舉制度公平性的重視,倡導官員應如崔群般自省,即使面對恩師後人亦堅守原則,避免以權謀私。其核心精神至今仍具警示作用。
《陸氏莊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居住的地方荒蕪貧瘠,沒有人煙。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地方人迹罕至,凋敝荒蕪。
《陸氏莊荒》這個詞可以分解為:“陸”、“氏”、“莊”和“荒”。其中,“陸”字的部首是“阜”,它的筆畫數是六;“氏”字的部首是“氏”,它的筆畫數是四;“莊”字的部首是“廣”,它的筆畫數是兵;“荒”字的部首是“艹”,它的筆畫數是九。
《陸氏莊荒》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是作者施耐庵創造的一個形容詞短語。在小說中,陸莊主是一個貧窮的地主,他的莊園嚴重荒蕪,沒有人煙,因此形成了“陸氏莊荒”的意思。
《陸氏莊荒》是《陸氏莊荒》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陸氏莊荒》的古代寫法為:“陸氏莊荒”。
1. 這片土地經過戰争的摧殘後,變得一片陸氏莊荒。
2. 這個村莊因為久經戰亂,已經成為了一片陸氏莊荒。
陸地、氏族、莊稼、荒涼
一片荒無人煙、土地荒蕪、人迹罕至
繁華富庶、人煙稠密、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