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 a victim after beating him unconscious with a club;give a staggering blow] 乘人不備,用棍打昏,掠奪財物。比喻攻擊别人且使人無法申辯
(1).用棍棒從暗處猛擊行人奪取財物。《紅樓夢》第六九回:“ 張華 因有幾兩銀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 京口 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悶棍的打死了。”《三俠五義》第七四回:“爺爺救命呵!後面有個打悶棍的,搶了小人的包袱去了。” 清 陶澍 《條陳緝捕皖豫等省紅胡匪徒折子》:“據險扼隘,突起搶奪,謂之打悶棍。”
(2).比喻乘人不備,給人以沉重打擊。
“打悶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原指用棍棒從暗處襲擊行人并搶奪財物的行為。這種襲擊具有突發性和隱蔽性,常見于古代或犯罪場景描述,強調趁人不備實施暴力。
該詞帶有負面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其比喻義在現代漢語中更為常見,尤其在描述心理或輿論層面的攻擊時。
打悶棍是一種俚語,常用于形容某人在無意識或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擊倒、昏迷或失去知覺。
打悶棍的部首是手部(扌)和木(木),共計8個筆畫。
打悶棍這個詞源于民間,形象地描述了打擊堅強人物的一種方式。
繁體字為「打悶棍」。
在古時候,打悶棍是以「打悶棍」的形式書寫。
1. 他突然被一腳打悶棍,一下子失去了行動能力。
2. 小偷被警察打了個悶棍,當場暈倒在地。
3. 這個拳擊手以秒殺對手的方式打悶棍。
悶棍(mèn gùn)
打悶棍(dǎ mèn gùn)
擊倒、昏迷、失去知覺
清醒、有意識、警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