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片面實行。《莊子·繕性》:“禮樂偏行,則天下亂矣。” 郭象 注:“以一體之所履,一志之所樂,行之天下,則一方得而萬方失也。”
(2).單獨而行。 漢 徐幹 《中論·藝紀》:“藝者,德之枝葉也;德者,人之根榦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獨立。”
(3).獨特的操守。《後漢書·獨行傳序》:“中世偏行一介之夫,能成名立方者,蓋亦衆也。”參見“ 獨行 ”。
“偏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指不全面、側重某一方面地執行或實踐。
出處:
表示獨自行動或特立獨行。
出處:
指與衆不同的品德或行為準則。
出處:
“偏行”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片面性、獨立性或獨特性,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古義多與哲學、倫理相關,現代用法則更側重字面拆分後的引申義。
《偏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走偏離正道,偏向特定的方向行動。
《偏行》的部首是人字旁,拆分筆畫為10畫。
《偏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字形上的“行”本義是走的動作,而“偏”則表示向一邊傾斜或偏離。
《偏行》的繁體字為「偏行」。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偏行》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一般包括篆、隸、楷等多個字體的演變。
1. 他在工作中偏行不正,導緻最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2. 這個政治家通常偏行于保護財團的利益,而不顧民衆的權益。
偏離、偏見、偏執、偏僻、偏狹
走偏、偏離
遵守、正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