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睨得志的意思、傲睨得志的詳細解釋
傲睨得志的解釋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願望實現。形容因實現願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詞語分解
- 傲睨的解釋 傲慢斜視;驕傲。 唐 羅隱 《送宣武徐巡官》詩:“傲睨公卿二十年,東來西去隻悠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餘杭 生時一遇之,雖不甚傾談,而傲睨之氣頓減。”《西湖二集·韓晉公人奁兩
- 得志的解釋 ∶實現志願少年得志 ∶某人在事業上獲得成功說書雖小技,然必句ō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網絡擴展解釋
“傲睨得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釋義
- 拼音:ào nì dé zhì
- 結構:由“傲睨”(傲慢斜視)和“得志”(願望實現)兩部分組成,形容人實現目标後表現出傲慢、輕視一切的态度。
出處與典故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描述曹操擊敗馬超後志得意滿、輕視他人的狀态:“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
用法與感情色彩
- 用法: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行為。
- 色彩:含貶義,強調因成功而顯露的傲慢與自負。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居功自傲、目中無人。
- 反義詞:虛懷若谷、謙遜低調。
示例
如:“他升職後傲睨得志,對同事的提議不屑一顧。”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生動刻畫了人在得勢後的驕矜之态,常用于批評或警示過度自負的行為。更多例句和用法可參考中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睨得志》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高傲自滿,目中無人。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欠”、“目”、“心”和“止”,筆畫分别為5、5、4和4。《傲睨得志》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韓非子·五蠹》一書中。它的繁體字寫法為「傲睨得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傲睨得志」的字形稍有不同。例如,「傲」字的古時候寫法為「敖」,表示傲慢、驕傲;「睨」字的古時候寫法為「cì」,表示斜視、瞥視;「得」字的古時候寫法為「彳」,表示行走、得到;「志」字的古時候寫法為「心」和「止」的組合。
下面是一個例句:
他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後,開始傲睨得志,對其他選手充滿了輕視。
與《傲睨得志》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目空一切」,意思是對他人不屑一顧,以自己為中心;而與其相反的成語有「謙虛謹慎」,意思是指謙遜謹慎,不自高自大。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