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詳審。 清 劉大櫆 《方桤林墓表》:“故其見理通明,憶事矜審,幾務之來,揆度無有不當。”
“矜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謹慎詳審,常用于形容處理事務時細緻周密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組合後,“矜審”表示既注重細節,又保持審慎态度的行為或思維方式。
該詞多見于文言或正式語境。例如清代劉大櫆《方桤林墓表》中:“故其見理通明,憶事矜審,幾務之來,揆度無有不當。”
此句通過“矜審”強調人物處理事務時兼具謹慎與周密的特質。
需注意,“矜審”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語料庫。
矜審(jīn shě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審查和檢讨,以達到改正錯誤、提高自律的目的。
矜由矢部和木部組成,部首為矢,總筆畫為5;審由言部和八部組成,部首為言,總筆畫為8。
《矜審》一詞出自《論語·裡仁篇》:“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其中的“擇不處仁”即指自我反思矜慎地審視自己的言行,以便更好地追求道德美德。
矜審的繁體字為 “矜審”。
在古代,矜審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然由矢部和木部組成。古時候矢部的寫法更多是類似于“⺈”或者“矢”的形狀,木部寫作“木”。不同的書法家和年代可能會有略微的差異。
1. 他每晚都會矜審自己的行為,以保持良好的品德。
2. 在面試前,她會進行矜審,以準備充分回答面試官的問題。
自矜(zì jīn):指自滿、自得的态度。
審慎(shěn shèn):指行事謹慎、過程考慮周全。
審理(shěn lǐ):指法院或仲裁機構對案件進行調查、審查和裁決。
反省、自省、自查
輕率、掉以輕心、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