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罍的意思、金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罍的解釋

(1).飾金的大型酒器。《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朱熹 集傳:“罍,酒器。刻為雲雷之象,以黃金飾之。”

(2).泛指酒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 許地山 《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我哀傷的金罍裡隻剩些殘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凍我齒牙。”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金罍(jīn léi)是古代中國一種重要的青銅禮器,特指以青銅鑄造、表面飾有金色紋飾或鎏金的大型盛酒器。其釋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字形解義

    “罍”字從“缶”(陶器)從“畾”(表累積),《說文解字》釋為“酒尊,刻木作雲雷象”,後專指青銅酒器。“金”強調其材質貴重與裝飾華美,區别于陶罍。

  2. 核心定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古代盛酒或水的青銅器,形似壺而大,有蓋,肩部有兩環耳,腹下有一鼻。” 其形制多為斂口、廣肩、深腹、圈足,常見獸首銜環耳。


二、功能與文化象征

  1. 禮儀功能

    作為周代禮制核心器皿之一,金罍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時盛放“玄酒”(清水)或郁鬯(香酒)。《詩經·周南·卷耳》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印證其在宴飲儀式中的地位。

  2. 等級标識

    據《儀禮·少年饋食禮》,金罍的使用嚴格遵循等級制度,僅諸侯、卿大夫等貴族方可使用,象征權力與身份。

  3. 紋飾寓意

    器身常飾雲雷紋、蟠龍紋或饕餮紋,紋飾鎏金或錯金,體現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罍(如編號K2②:70)即具典型雲雷紋與立體龍飾。


三、考古實證與演變

  1. 形制特征

    商晚期至西周的金罍多高40-60厘米,最大口徑逾30厘米(如保利藝術博物館藏“神面紋罍”)。春秋後出現方罍變體,如河南淅川出土的“蟠虺紋方罍”。

  2. 銘文佐證

    西周“伯矩罍”(首都博物館藏)腹内鑄銘文15字,記載燕侯賞賜事迹,證實其用于冊封典禮。


四、文學意象延伸

在詩詞中,“金罍”漸成美酒與豪宴的代稱。李白《襄陽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台。金罍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中,借金罍極寫宴飲之盛。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詩經》毛傳注疏
  4. 《儀禮》鄭玄注
  5. 三星堆博物館考古報告
  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7. 首都博物館青銅器銘文拓片庫

網絡擴展解釋

金罍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一種重要酒器與禮器,其含義和特征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金罍(jīn léi)指飾有金色紋樣的大型青銅酒器,主要用于盛酒或祭祀。其名稱中的“金”并非指黃金材質,而是形容青銅器表面裝飾的華麗效果。在《詩經·周南·卷耳》中“我姑酌彼金罍”的記載,即指用青銅罍盛酒。

二、曆史演變

  1. 流行時期: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是周代禮制文化的重要載體。
  2. 器型變化:
    • 商代:器型瘦高,紋飾繁缛,常見饕餮紋、龍紋等,具有神秘色彩;
    • 周代:逐漸演變為矮粗造型,肩部豐滿,加寬沿部和圈足以增強穩定性,紋飾趨向莊重素雅。

三、形制與紋飾

四、功能與象征

通過考古與文獻記載可見,金罍不僅體現了青銅鑄造技術的演變,也反映了商周時期從神秘主義向禮制規範過渡的社會文化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曲白迷迷百羞标穎波羅蜜倉鷹承載攢心觕婢大舜嘚啵诋呵鬥米尺布斷簡遺編敦如方診浮階高材疾足蔊菜黃石華嚴宗阍人家養嗟恻進道若退酒飯具圃拘虛蘭煙婪贓類事獵民六味盲棋夢雲綿花劈裂樸素其後七十二福地秋斂崎險泉窩入臨澀浪生馬什襲而藏賒頭實際上手輪絲瓜絡韬舌題目正名同舍生妄圖往賢罅漏閑篇小赦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