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捕虜的意思、捕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捕虜的解釋

(1).亦作“ 捕擄 ”。俘獲。《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樊噲 ﹞攻 宛陵 ,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 賢成君 。”《漢書·匈奴傳上》:“其後 漢 出三千餘騎,為三道,并入 匈奴 ,捕虜得數千人還。”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我從前在甚麼書上看過,說是女人用的環镯,都是上古時候男子捕擄異族的女人時所用的枷鐐的蛻形。”

(2).指被俘者。 *********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觀望形勢的 卑士麥 更答應了 介爾士 的要求,送還 法國 的捕虜,援助攻擊軍。”

(3).捕虜将軍的省稱。《後漢書·王霸傳》:“ 茂 兵精鋭,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十韻》:“居然雙捕虜,自是一嫖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捕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在戰争或沖突中捕獲的敵方人員。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由動詞性詞素"捕"(捕捉)與名詞性詞素"虜"(俘虜)構成聯合式複合詞,特指通過武力手段獲得的戰俘群體。

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捕虜"被定義為古代戰争中重要的戰利品形式,既包含被俘的士兵,也涉及敵方平民。這類人員通常被用作奴隸、人質或交換籌碼,其處置方式往往體現古代戰争的殘酷性與階級特性。該詞常見于《史記》《漢書》等史籍,如《史記·李将軍列傳》"斬首捕虜二千八百級"的記載,直觀反映冷兵器時代的戰争特征。

現代語境中,"捕虜"一詞的使用場景已大幅縮減,主要見于曆史研究、軍事文獻考據等領域。相關詞彙包括"俘虜""戰俘"等近義詞,但"捕虜"更強調捕獲行為的主動性及結果的群體性特征。在古漢語語法結構中,該詞既可作動詞表示捕獲行為,如"捕虜敵軍",也可作名詞指代被俘群體。

(注:本文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zdic.net]及《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曆史卷[pla-press.com],因平台限制不直接展示外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捕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俘獲(動詞)

指在戰争或沖突中抓獲敵方人員。例如:

2.被俘者(名詞)

指被抓獲的敵方人員。例如:

3.官職簡稱

即“捕虜将軍”的省稱,為古代軍事官職。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史記》《漢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隘薄孢子愊實草長莺飛扯倒成敗利鈍大柄黨代表大鼜凋歇頂天抵忤枋臣放縱不羁翻揀高世公直憨直禾米桁渡昏椓寂然不動酒舟技藝欄門涼津津料子烈輝靈棺洛靈駡檔子麥角免席孽龉啟程邛竹鳅蝥起早挂晩全牲泉途箬下閃魄紳董沈思熟慮豕交獸畜霜颠叔均松苞筍脯孫吳索處踏墊調羹鼎條枝大爵剃刀畏伏僞裝窩工俠術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