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虜的意思、捕虜的詳細解釋
捕虜的解釋
(1).亦作“ 捕擄 ”。俘獲。《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樊噲 ﹞攻 宛陵 ,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 賢成君 。”《漢書·匈奴傳上》:“其後 漢 出三千餘騎,為三道,并入 匈奴 ,捕虜得數千人還。”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我從前在甚麼書上看過,說是女人用的環镯,都是上古時候男子捕擄異族的女人時所用的枷鐐的蛻形。”
(2).指被俘者。 *********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觀望形勢的 卑士麥 更答應了 介爾士 的要求,送還 法國 的捕虜,援助攻擊軍。”
(3).捕虜将軍的省稱。《後漢書·王霸傳》:“ 茂 兵精鋭,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十韻》:“居然雙捕虜,自是一嫖姚。”
詞語分解
- 捕的解釋 捕 ǔ 捉,逮:捕捉。捕獲。捕殺。巡捕。緝捕。捕風捉影。 逮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虜的解釋 虜 (虜) ǔ 俘獲:虜獲。俘虜。(.打仗時捉住敵人;.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俘獲的人。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筆畫數:; 部首: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捕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俘獲(動詞)
指在戰争或沖突中抓獲敵方人員。例如:
- 《史記·樊郦滕灌列傳》記載,樊哙“攻宛陵,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
- 《漢書·匈奴傳》提到漢軍“捕虜得數千人還”。
2.被俘者(名詞)
指被抓獲的敵方人員。例如:
- 李大钊在《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中描述“送還法國的捕虜”。
3.官職簡稱
即“捕虜将軍”的省稱,為古代軍事官職。例如:
- 《後漢書·王霸傳》提到“捕虜與吾相恃”,杜甫詩作中也有“居然雙捕虜”的表述。
補充說明
- 近義詞:俘獲、擒獲。
- 反義詞:釋放、解救。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史記》《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捕虜,這個詞指的是戰争中被敵方俘虜的人。下面來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捕虜的部首是手(扌)和虍,并且總共有10畫。
來源:捕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它是由“捕”和“虜”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繁體:捕虜的繁體字是「捕虜」。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捕虜的寫法并不完全和現代一樣。它的古代寫法是「捕虜」。
例句:士兵們奮勇作戰,抓獲了許多敵方的捕虜。
組詞:捕獲、捕捉、俘虜。
近義詞:俘虜、戰俘。
反義詞:釋放、解救。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