愎狠的意思、愎狠的詳細解釋
愎狠的解釋
見“ 愎佷 ”。
詞語分解
- 愎的解釋 愎 ì 固執任性:愎谏。剛愎自用。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狠的解釋 狠 ě 兇惡,殘忍:心狠。狠戾。狠毒。狠心。兇狠。 勉強地抑制住難過的心情:狠着心把淚止住。 嚴厲地:狠批他一頓。 全力以赴:狠勁。狠抓學習。 同“很”。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愎狠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愎”和“狠”兩個字組合而成,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特征。其核心含義指固執己見、乖戾兇暴。以下從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著作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解析
-
愎 (bì)
- 本義:固執、任性、倔強。
- 《漢語大詞典》釋義:“任性,執拗,不聽勸告。”其字形從“心”(忄),表示與心理狀态相關;聲旁“複”暗示反複堅持己見。
- 例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愎谏違蔔”,指拒絕勸谏、違背占卜結果,凸顯頑固不化之意 。
-
狠 (hěn)
- 本義:兇惡、殘忍。古同“很”,表程度深,後引申為心性冷酷。
- 《說文解字注》:“狠,犬鬥聲也。引申為凡兇戾之稱。”強調行為或性格的極端暴戾 。
- 王力《古代漢語》 指出,“狠”在複合詞中多形容“決絕無情”,如“心狠手辣”。
二、複合詞“愎狠”的釋義
綜合義:形容人固執己見至極端,且性情兇暴無情,常含貶義。
- 《漢語大詞典》 明确解釋為:“固執兇狠。”
- 《辭源(修訂本)》 補充:“剛愎自用,手段毒辣。”強調其兼具心理偏執與行為暴力的雙重特質 。
- 語言學分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該詞屬并列式複合詞,“愎”與“狠”意義互補,共同強化“偏執+兇殘”的負面人格特征。
三、古籍用例與語境
- 《新唐書·李訓傳》:
“性愎狠,陰險多謀。”
描述李訓性格頑固且手段狠毒,印證其貶義色彩 。
- 《資治通鑒·唐紀》:
“王愎狠自用,群臣莫敢谏。”
體現“愎狠”與專斷拒谏的關聯性,多用于批判統治者或權臣。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型 |
詞彙舉例 |
差異說明 |
近義詞 |
剛愎、桀骜、暴戾、專橫 |
“剛愎”偏重固執,“暴戾”偏重兇殘,“愎狠”二者兼具。 |
反義詞 |
謙和、溫順、從善如流 |
強調性格的柔順與接納意見的特質。 |
五、現代使用與注意
- 語體色彩:屬書面語,多見于曆史評述或文學描寫,日常口語罕用。
- 使用場景:適用于批判性語境,如評價曆史人物性格(如“商纣愎狠亡國”)或文學角色塑造。
- 常見誤寫:易誤作“悖狠”(“悖”表混亂,與“愎”義不同)。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版)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
-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中華書局點校本)
-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網絡擴展解釋
“愎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 愎(bì):指固執任性、剛愎自用。如《左傳》中“君愎而虐”即形容剛愎暴虐的性格。
- 狠(hěn):既有“兇惡”之意(如“兇狠”),也可表示“堅決”(如“狠抓”)。在“愎狠”中側重“執拗強硬”的負面語義。
二、常見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形容人既固執己見又行事強硬的性格特征。例如宋代胡铨曾用“遂非狠愎”批評秦桧一意孤行、暴戾專斷的作風。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愎狠”已極少單獨使用,更多以“剛愎自用”“狠愎”等固定搭配出現于書面語。其近義詞包括“專橫”“執拗”,反義詞如“從善如流”。
提示:若需具體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闆插班闌報春花貶谪不知世務曹王腸荒春宵宮呆厮大局鄧鄧呆呆杜醖俸錢豐實覆盆子遘逆光熙寒鼈豪将鴻斷黃芝恚訾桀桀竭絶棘輪九沸雷峰塔煉焦遼原厘睫流逐陋宇倫膚面谀背毀旁求博考旁州樣子盤術刨根問底劈丢撲冬疋頭淺猥青絲簡編清樣曲縣如獲至珍三铢錢搔屑梢頭沈靜詩本順變説不齊嘶喝泗水潛夫廋蔽宿哲托事想像纖密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