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刺落葉灌木。葉互生,掌狀5深。花白色,果實為聚合的小核果,卵球形,熟時紅色。中醫以果實入藥,亦稱覆盆子,有補肝腎、固精的作用。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覆盆子的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釋:
覆盆子是薔薇科懸鈎子屬木本植物,學名Rubus idaeus,别名烏藨子、樹莓等。其植株高1-2米,枝幹帶刺,果實為聚合小核果,成熟時呈紅色或橙黃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主要分布于中國吉林、浙江、福建等地,歐美國家也常見作水果栽培。
成語“覆盆子”比喻不可輕易接觸的事物(如“覆盆之冤”),源自其字面“覆蓋的盆子”,引申為需謹慎對待的情況。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傳說東晉葛洪發現其果實能改善夜尿,使“尿盆可翻覆不用”,故得名。
提示:若需了解覆盆子的栽培或食療應用,可參考、7、10的擴展内容。成語用法需注意語境,日常交流中更常見其植物/藥材含義。
覆盆子(fù pén zi)是指一種漿果植物,也稱為紅莓。它屬于薔薇科植物,果實呈紅色或紫色,酸甜可口。覆盆子是一種受到人們喜愛的水果,常用于制作果汁、果醬和糕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覆盆子一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覀部和口部。覀部代表着蓋住的意思,口部則代表着口的形狀。在這兩個部首的基礎上,覆盆子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覆盆子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于覆蓋在簸箕(bō zi)或蓋碗(gài wǎn)上,而得名。由于覆盆子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也很受歡迎,所以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為「覆盆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覆盆子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一書中,書寫形式為「袱菠」。這種寫法是通過将覆盆子的蓋覆和果實形狀進行組合,表達出覆蓋且果實豐滿的意思。
例句家裡的覆盆子長得又大又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覆盆子樹、覆蓋、盆栽
近義詞:紅莓、覆果
反義詞:露天果、野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