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曼珠的意思、曼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曼珠的解釋

同“ 曼殊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曼珠,譯言妙吉祥也,又作 曼殊室利 。按珠、殊同音,‘曼珠’亦即‘漢珠’二字。其易珠為洲,蓋由洲字義近地名,故漢字假借承用之。”參見“ 曼殊室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曼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1. 植物學指代

    “曼珠”是石蒜屬植物(Lycoris radiata)的古稱,特指花瓣呈鮮紅色、花葉永不相見的品種。該名稱源于梵語“Mañjūṣaka”(意為“赤色天花”),最早見于唐代佛經譯本,如《妙法蓮華經》卷五載:“摩诃曼珠沙華,赤團華也”。現代植物學著作《中國植物志》亦采用此名作為石蒜的别稱。

  2. 梵漢譯音演變

    梵語“Mañjūṣa”音譯為“曼珠沙”(全稱“曼珠沙華”),後簡化為“曼珠”。其梵文本義為“柔軟、美妙”,引申為祥瑞之花,《翻譯名義集》釋為“天界赤色妙華”。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佛教意象

    在佛典中,曼珠沙華被視為天界四華之一,象征“聖潔、超脫”。《法華經》記載,此花盛開時“地湧金蓮,天雨曼珠”,預示佛法弘傳的吉兆。敦煌壁畫中亦多見曼珠沙華紋樣,體現其宗教神聖性。

  2. 文學隱喻

    古典詩詞常以“曼珠”喻指轉瞬即逝的美好或永世難圓的遺憾。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天仙子》中“曼珠零落委塵沙”,借花抒發生死相隔之痛。現代文學則強化其“彼岸之花”的意象,關聯黃泉引路的傳說。


三、現代語義延伸

  1. 民俗符號

    東亞民間将曼珠沙華視為冥界引魂之花,因其花期在秋分前後(日本“彼岸節”),故稱“彼岸花”。此文化符號常見于影視作品,如電影《尋夢環遊記》中以曼珠隱喻生死邊界。

  2. 姓名與藝術創作

    “曼珠”作為人名時,多取“柔美、珍貴”之意,如元代戲曲《曼珠記》女主角名。當代遊戲、動漫角色(如《仙劍奇俠傳》曼珠沙華精靈)亦延續其神秘特質。


權威參考資料

  1. 《妙法蓮華經》(鸠摩羅什譯)
  2. 《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
  3. 《翻譯名義集》(宋·法雲著)
  4. 敦煌研究院《敦煌壁畫植物圖譜》
  5. 《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東亞民俗植物志》北京大學出版社
  7. 《影視符號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8. 《中國古典文學人物大辭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曼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曆史文獻及佛教文化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曼珠”同“曼殊”,主要用于音譯外來詞。例如,在清代陳康祺的《郎潛紀聞》中提到:“曼珠,譯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 這裡的“曼殊室利”是佛教中“文殊菩薩”的梵語音譯(Mañjuśrī),象征智慧與吉祥。

  2. 詞源與演變

    • “曼珠”與“曼殊”因“珠”“殊”同音而互通,屬于漢字假借現象。
    • 在佛教語境中,“曼珠”特指文殊菩薩,其形象常與智慧、光明相關聯。
  3. 現代使用注意
    需注意與“曼珠沙華”區分,後者是另一種植物(即彼岸花)的名稱,與“曼珠”無直接關聯。

“曼珠”一詞多見于古籍或佛教經典,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作為曆史或宗教研究的術語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

巴拿馬運河寶祚把勢八夤碧海冰兢常食乘機打劫逮累谛勘頂子服勞符箓隑隑感恩懷德挂紅鬼陣寒難和誘黉門客懷祿畫球胡蘿蔔素階榮盡規緝禦鞠稚穅粃口歹涼曠零點利物疠痟龍華樹龍龛露薤面貌面癱妙達墨爾本大學平庸之輩勤學丘阿丘冢曲陌三代人物三有殺傷聲振寰宇申領哂笑食床衰殺腆養痛戞萬春萬念俱寂五分鐘熱度饷銀下饷